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25-10-07 23:37:40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范义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32-01

        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创设情景,确认目标

        首先,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要有情景性、启发性,可采用地理图片、地理现象录像等),然后,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告诉学生。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用白板展示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本节主要知识点先有个总体印像。展示给学生应该是经过教师的理解和归纳的,非常精辟、准确、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复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每节课要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主预习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问题,(有预习学案的可以对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学习的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二)班内交流

        在教师的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的目的;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互动氛围。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三、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之后,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精讲点拨。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预留给学生整理笔记、反思内化的时间。

        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课堂练习不仅是对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升华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要允许学生自己去咀嚼知识,消化理解。以往的教学结构大都将这环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分放到课后去完成,学生知识接受与运用的间隔时间过长,教师得到的反馈周期也相应变长,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这一环节,保证了学生对知识当堂消化理解的时间,教者更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进程,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巩固训练题。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②习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试题类型以读图分析和地理情景材料分析为主。训练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地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节是一堂课的总结与提升,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可以有两种小节方式:一是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一一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来总结本节所学习地理知识、原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联系,指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后训练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分层次的课后作业,把课后训练题分为必做与选做,针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布置开放式的地理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找到学习的乐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总之,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上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