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6-35kv配电装置事故处理规程9
2025-10-07 23:37:51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三篇   6—35KV配电装置

1  运行中异常现象

1.1  配电装置有下列情况时,应记入运行记录和设备缺陷记录,并安排及时整改:

1.1.1电压互感器轻微渗油;

1.1.2真空断路器与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机械联锁不到位;

1.1.3盘上信号指示灯不亮;

1.1.4盘上测量仪表指示不正确,或电度表不转;

1.1.5出现直流接地信号。

1.2  配电装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

1.2.1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出现放电现象或伴有轻微放电声;

1.2.2真空断路器、电缆头等一次回路元件接点过热温度达90℃;

1.2.3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内出现暗红色或乳白色辉光;

1.2.4直流屏内故障导致直流电源失去。

1.3  配电装置在下列紧急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处理,事后再向有关部门汇报:

1.3.1元器件爆裂放电;

1.3.2元器件过热冒烟或着火;

1.3.3元器件内部放电,声响很大;

1.3.4元器件喷油或金属熔化;

1.3.5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1.3.6设备短路事故;

1.3.7系统停电事故。

2  一次回路故障

2.1  一次回路元器件过热

2.1.1  如因所带负荷过重引起过热,此时可与生产装置联系调整负荷。

2.1.2  如因回路上电缆接头或母线与元器件的接点螺帽松动引起接触不良而过热,则应停电处理,改善接触面的接触状况,涂电力复合脂,紧固螺栓。

2.1.3  如因环境温度高、配电间通风不良引起过热,此时应改善室内通风条件,以加强元器件的散热。

2.2  出现异常声音

2.2.1  如果配电装置的绝缘子出现间断或连续放电声,说明瓷瓶受到损坏,此时应停电更换耐压合格的瓷瓶。

2.2.2  如果电流互感器内出现电磁振动声是因铁芯松动引起,可在停电后紧固各部位螺栓,叠紧铁芯。

2.2.3  如果电压互感器投入运行时,内部出现放电声响,说明内部可能有短路、铁芯松动、接触不良等故障,应先解除低电压保护,再退出电压互感器进行检查和修理。

2.3  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熔断器熔断

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熔断器熔断,这是由于系统受到扰动,激发起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所造成,事故后应检查电压互感器是否损坏,并尽快更换损坏的熔断器,恢复正常运行。电压互感器退出运行之前应解除低电压保护。

2.4  真空断路器真空度下降

    如果运行中真空断路器的真空泡出现暗红色或乳白色辉光,说明此时真空度下降,应立即停止运行,更换真空泡。如果只有一相真空度下降,可直接将回路的断路器分闸。如果有两相真空度下降,则应与生产装置联系,将该段母线上的其它负荷倒至另一段运行,用进线断路器使母线停电,在不带电情况下,将此回路的断路器分闸。

2.5  短路事故

2.5.1  当配电装置柜内元器件之间的绝缘破坏或者小动物爬进开关柜造成相间或两相接地短路事故,势必引起本柜速断跳闸,甚至造成进线柜速断跳闸,其结果将导致柜内元器件烧坏,瓷瓶炸裂,母排熔化,生产设备停电。事故后应尽可能减小停电范围,尽快恢复母线供电,然后针对柜内崩烧情况,组织抢修。如因母线短路致使进线柜跳闸时,则不得合母联开关。

2.5.2  因检修或试验工作完毕后,值班人员送电时忘记将作为安全措施的接地线拆除,而投合断路器或隔离刀闸造成三相短路事故,同样将导至2.5.1条所述之恶果,并且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其处理程序与上述相同。

3  二次回路及操作机构故障

3.1  按合闸按钮断路器不能投入

3.1.1  对于ZN3—10、ZN4—10、ZN5—10型真空断路器,按以下方法处理:

3.1.1.1 当按下合闸按钮时,如果开关柜内毫无动静,说明合闸控制回路不通,应将隔离刀闸断开或小车拖至试验位置,再检查合闸控制回路中的直流电源、断路器常闭接点、及工艺联锁接点、小车限位开关、防跳跃继电器接点以及各连接线等,排除其故障后再进行合闸试验;

3.1.1.2 当按下合闸按钮时,如果直流接触器动作而断路器不动作,说明合闸控制回路完好而合闸回路不通,应检查合闸回路中的直流电源、直流接触器接点、断路器合闸线圈及各连接线等,直至故障排除;

3.1.1.3 当按下合闸按钮时,断路器投合后又立即跳开,此时若继电保护速断动作于跳闸,说明配出线路有故障,若继电保护未动作,说明操作机构可能存在打滑、合闸铁芯行程过短以及断路器合闸回路中辅助常闭接点过早断开等故障,此时应逐一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如ZN5型真空断路器,可能因铁芯与拉杆松动或分闸掣子扣合距离太小,未过死点而合不上闸,此时应调整铁芯位置,或将调整螺钉向外调,使分闸掣子过死点,再将螺母紧固。

3.1.2  对于VD4型、ZN63A(VS1)-12型真空断路器,应根据二次图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

3.2  按跳闸按钮时断路器不能分闸

3.2.1  对于ZN3—10、ZN4—10、ZN5—10型真空断路器,按以下方法处理:

3.2.1.1 当按下跳闸按钮时,如果操作机构的跳闸铁芯无动静,说明跳闸回路不通。此时应手动分闸,断开隔离刀闸或将小车开关拖至试验位置,检查跳闸回路的直流电源、断路器辅助常开接点、跳闸线圈及各连接线等,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合、跳闸试验;

3.2.1.2 当按下跳闸按钮时,如果跳闸铁芯动作而不能使断路器分闸,说明跳闸回路完好,跳闸机构存在定位螺钉变位、真空断路器分闸掣子扣得太多、跳闸铁芯卡涩等机械故障,此时应针对所列故障点予以排除。如ZN5型真空断路器,可将调整螺钉向里调,并将螺母紧固。

3.2.2  对于VD4型、ZN63A(VS1)-12型真空断路器,应根据二次图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

3.3  KYN系列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操作问题处理

3.3.1  操作时要认真按操作程序和调度命令执行。任何操作问题(如断路器不能合闸、接地刀闸和隔离开关不能操作,小车不能推进等)都可能来自正常的联锁,要查清原因,不可强行加力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3.2  断路器小车在试验位置或工作位置合不上闸,要查看小车定位联锁手柄是否落下到锁定位置,如没落到位可用手力将其压到位。

3.3.3  小车定位联锁手柄不能抬起,要查看断路器是否处于合闸位置,如在合闸位置,要先使断路器分闸。

3.3.4  小车在试验位置向工作位置不能推动,要查看接地刀闸是否处于合闸位置,如在合闸位置要先将接地刀闸分闸。

3.3.5  接地刀闸不能进行合闸操作,要查看断路器小车是否在工作位置,将小车拉至试验位置及以后位置。接地刀闸的操作要使用专用操作手柄,不得将手柄加长强行操作。

3.3.6  后下门不能打开,要查看接地刀闸是否处于分闸位置,如在分闸位置应先合接地刀闸。

3.4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参见《电气设备事故处理规程》继电保护篇

4   直流屏故障处理参见《电气设备事故处理规程》电力电子设备篇。

5  停电事故及处理

5.1  大面积停电或局部停电原因

5.1.1  110kV系统或动力站6kV配电装置发生故障,电源端低电压跳闸造成进线柜低电压保护动作而跳闸。

5.1.2  进线电缆发生短路故障,动力站配出端速断保护动作跳闸,进线柜低电压保护动作跳闸。

5.1.3  配电间母线短路,进线柜速断保护动作跳闸。

5.1.4  变压器柜故障跳闸。

5.2  一段进线跳闸母联自投成功

5.2.1  如果事故原因是动力站110kV系统故障,应与主盘联系,待系统正常后恢复该进线送电,断开母联,分段运行。由于进线跳闸瞬间失电不参加自起动的高、低压电动机将跳闸,此时由生产装置操作人员逐台起动,恢复生产。

5.2.2  如果事故原因是进线电缆短路故障,则必须将进线柜隔离刀闸断开,或将小车柜拖出,并悬挂“禁止合闸”警告牌。

5.2.3  如果事故原因为继电保护误动,则按继电保护故障处理。

5.3  一段进线跳闸母联不自投

5.3.1  如果母联不自投,进线柜低电压跳闸后(否则应手动跳开)方可按母联合闸按钮。事后再查找母联不自投原因,并按本篇第5.2条处理。

5.3.2  如果母联不自投,进线柜速断信号继电器动作,说明是母线或配出回路短路,此时应将母联隔离刀闸断开,不得合母联,并迅速查出故障点。如果故障点在配出回路上,则是越级跳闸,此时可退出故障柜,摇测母线绝缘合格后即可按第5.3.1条处理,同时还应检查进线柜断路器在切断短路电流后真空断路器真空灭弧室内是否有放电痕迹等。

5.4  一段母线失电进线柜未跳闸

5.4.1  当一段母线失电而进线柜未跳闸时,应先询问主盘电源端的跳闸原因,如果是外部系统故障引起,则可按本篇第5.3.2条处理。事后应检查进线柜拒动原因。

5.4.2  如果动力站配出端是速断动作跳闸,则可能是进线电缆短路故障,此时按本篇第5.3.1条处理,并应查找进线柜低电压保护不动作于跳闸的原因,如果故障点是在母线或配出回路上则说明继电保护越级跳闸,此时应按本篇第5.3.2条处理。

5.5  变压器柜故障跳闸

5.5.1  变压器柜跳闸的原因:

5.5.1.1 变压器及低压侧故障;

5.5.1.2 变压器柜配出电缆短路。

5.5.2  变压器柜故障跳闸后,将造成生产装置由该台变压器供电的电动机、照明及其它用电设备停电,其处理步骤见《电气设备事故处理规程》380V配电装置篇第2.4.3条。

5.6  配电间全停电

当发生配电间全停电事故时,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5.6.1如全停电是由外部系统事故引起,可不进行任何绝缘摇测,先检查所有开关柜(变压器柜除外)是否分闸,然后与主盘联系送进线柜;

5.6.2如全停电是由母线故障跳进线,又误投母联再跳另一条进线引起,则应退出故障段(母联隔离刀闸断开或拖出母联柜小车),将完好段送电;

5.6.3如全停电是因一条进线送电(母联投合)而该进线电缆头发生短路引起,则应断开此进线柜隔离刀闸(或拖出该小车柜),将另一条进线投运;

5.6.4全停电情况下低电压跳闸及进线跳、合闸的直流电源与变电所事故照明电源均由直流屏内的镉镍电池供给,为保证其可靠性,在变压器柜也已分闸时,应尽快恢复对变压器柜的供电,以使直流屏的整流系统投入运行。

5.7  二污35kV变电站事故处理

5.7.1  当110kV系统故障或其它外部原因造成二污变电所全停电时,处理步骤如下:

5.7.1.1与动力站主盘联系,询问确因外部原因引起,则由动力站送一条35kV进线;

5.7.1.2二污高压室监视35kV有电压后(电压表三相电压指示正常),并检查低压室电压表三相电压指示是否正常;

5.7.1.3合二污35kV高压室母联,恢复另一段母线供电;

5.7.1.4与生产单位联系恢复正常生产;

5.7.1.5待动力站恢复正常后,再联系送入另一条35kV进线,并进行倒闸操作,恢复正常分段运行状态。

5.7.2  当一条35kV架空线故障造成动力站配出柜跳闸时,二污高压室该段35kV进线将低电压跳闸,35kV母联自投,此时处理如下:

5.7.2.1 向动力站询问事故原因;

5.7.2.2 待故障消除后恢复系统供电;

5.7.2.3 拉开事故线路的35kV室外隔离刀闸。

5.7.3  其它类型的事故按本篇前面所述进行处理。

6  事故预防措施

6.1  值班人员应认真按所规定的项目与要求进行巡回检查,消除绝缘变差、负荷过重、接点过热、设备漏油等各种事故隐患。

6.2  遵照DL/T 596-1996《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搞好配电间的电气设备检修及预防性试验,并做好三级(即检修小组、班、车间)验收工作。

6.3  配电间检修和倒闸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水利电力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制度。

6.4  做好继电保护的技术管理工作,正确配置及完善继电保护装置,认真搞好继电器的校验工作。

6.5  做好陈旧及安全可靠性差的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采用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设备。

6.6  对事故易发处加强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

6.6.1在电压互感器上加装消谐器或在三芯五柱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处加装约200W白炽灯,或者将部份高压室的三芯五柱式互感器一次侧中性点不接地,以防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推荐使用一次消谐装置;

6.6.2对小车开关柜增设合闸机械联锁,以防误将运行中的小车柜拖出;

6.6.3对已改造为真空断路器的GG—1A型开关柜,应设置真空断路器在分闸和合闸位置时与隔离刀闸操作把手的机械联锁,以防带负荷合刀闸及带负荷拉刀闸。还应设置有机玻璃防护罩,以防紧急情况下需打开柜门手动跳闸时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6.6.4改造真空断路器的辅助接点,即增大弹簧压力,采用银质接点,并使串接于合闸回路中的常闭接点具有短延时断开的特点,以此防止断路器拒绝合闸及跳闸;

6.6.5改造电机柜的柜上操作回路,使其在运行位置时,柜上合闸按钮自动退出操作回路,以防误起动电机;

6.6.6在电压互感器柜加装直流电源监视信号灯,以防低电压继电保护装置失去直流电源而导致低电压保护拒动;

6.6.7对检修中开关柜的隔离刀闸套上绝缘套筒,以防误合刀闸或检修时刀闸自动掉下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6.7  认真做好配电室内的防雨、防小动物及防爆和通风工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