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意识和热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任务与要求
1、参加对象: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08级学生。
2、活动时间:2010年暑假。
3、活动主题: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活动内容:活动要结合本年度活动主题和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结合同学自身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例如,可结合专业要求去某些相关行业实习;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也可结合社会需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等。
4、活动形式:鼓励积极参与校团委、教务处、学工处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社会调查。鼓励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达到切实有效的实践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纪律。
5、提交要求: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所提交的报告一定要在封面注明所有参加者的院系、年级、学号、姓名和联系方式。同时提交电子稿件,发到任课教师邮箱。如是团队完成,只能由组长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所有成员不得重复提交。
(1)如是个人完成,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
(2)如是自行组织团队完成,原则上以同一年级、同一院系的同学为主体,人数不超过5人,集体提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必须详细注明各同学的具体贡献和执笔人;
(3)如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集体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必须在封面详细注明为校级团队。
6、报告要求:报告符合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要求,应包含活动时间、地点、简要过程、正文等要素。
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见解和现实意义。
实践报告严禁抄袭或剽窃。否则,实践活动成绩为零,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7、报告提交:实践报告完成后,于2010年9月20日前交给辅导员,辅导员收齐后统一交至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思政课老师根据报告质量确定成绩。
三、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思政部承担《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任务的教师负责学生动员、实践教学活动布置、实践活动指导、实践报告批改和成绩评定。
2、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负责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进行认真批改,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成绩及格(含及格)以上的学生即获得2学分。
南京大学教务处
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2010年6月
附:社会实践报告封面
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所 在 院 系
专 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联 系 方 式
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年 月 日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