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曾国藩》家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2025-10-07 23:38:18 责编:小OO
文档
《曾国藩》家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家训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一、养心之道

日课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

二曰主静则身强:而内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

三曰求人则人悦:欲立立人,欲达达人。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有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季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已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欲而惮于劳。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勤则有才而见用,逸者而见弃;勤则济世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祗。

守静

神明则如日之升,身体则如日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而罔觉之旨,其必验之此心。

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虽少偏倚,而守其不失,则及其中之天地位,此绵绵这,由动而静之也。

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缪,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此穆穆者,由静以之动也。

由动以静之,有神主之;由动之静,有鬼司之。始终往来,一敬贯之。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免之!

修身十二课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二、进德修业

吾人只有在静的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做字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立志箴: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兴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谖。

居敬箴: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而。纵彼不反,亦长我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主静箴:神定不摄,谁敢予侮?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

慎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已搅女神。解人不夸,夸人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

有恒箴:德业之不常,是为物迁。黍黍之增,久乃盈斗。

三、治家之道

1、治家八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读书、种蔬、养鱼、喂猪、早起、洒扫、祭祀、贺喜问疾

2、居家四败

身败之道有四: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

家败之道有四: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辱师慢客者败。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忠孝,人之本与。凡子之孝父母,必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族赖之,远近服之,然后父母愈爱之,此孝之大者。

夫家和则福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不兴者,未之有也。

四、交接之道

慎择友

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dan)之心不生。

善不与吾,吾强要于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据。——韩愈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真意待人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已将之,则真意亦无可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也。

官场交接

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将来养的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

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乃为得体。

五、养生之道

保身第一

我之所以无大志愿者,恐用心太过,足以疲神也。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

惩忿窒欲。

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少恼怒,只节啬,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

戒抑郁

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不畅则伤木,心火上则伤水。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养生要言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儿怨焉!

右仁所以养肝也。

内而整齐思虑,外而谨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右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

右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载之吾心而安,揆之天而理顺。

右一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预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右智所以养肾也。

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惟堂上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善学者于古人之书,一一虚心涵咏,而不妄加评骘,斯可哉!

天下万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换气质,超凡入圣!

处人处事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彻,则处之自有方寸矣!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比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比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字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望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考,自作暗号,略批见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安。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读书穷理。不办得极虚之心,则先自窒矣。细思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真。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心废学,便如食乌喙之杀人,则必主一类。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况本为歧念乎?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本。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手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或辞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如恍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凡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

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

心至苦,事至盛也。

大抵孔氏之苗裔,其文之醇驳,一视乎见道之多寡以为差:见道尤多者,文尤醇焉,孟轲是也;次多者,醇次焉;见少者文驳焉,尤少者尤驳焉。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如久雨初晴,登高山而望旷野;如楼俯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可以远眺;如英雄侠士,裼裘而来,绝无龌龊猥鄙之态。此三者皆光明俊伟之象,文中有此气象者,大抵得于天授,不尽关乎学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