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三作文之初中历史社团活动方案
2025-10-07 23:40:36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历史社团活动方案

【篇一:历史社团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历史社团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吴海燕盐城市初级中学历史组

 内容摘要: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激发至关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历史社团组织学生以实地参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学生竞赛、图片展览、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自我探究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本文以一线教师的校本实践活动来浅谈了社团活动的大致活动内容方案,社团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也谈到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关键词: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主体活动给予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为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

决问题的自我活动能力,我们的社团诞生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历史社团组织学生以实地参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学生竞赛、图片展览、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自我探究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的社团——明史言政社团成立于2005年9月,在成立初期,本着自愿的原则,我们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招募新社员。随着社团活动的开展,我们制定了社团的活动章程。为了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示才能的平台,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我们逐步还社团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立了学生机构,由学生竞聘上岗。

 一、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我们广泛征求和收集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课题,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开展的主要活动如下:

 1、带领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走进身边的历史。如:我们的盐城中学校园。这里有正北楼(抗日战争时期抗打五分校的遗址),有瓜井(三国时孙权的父亲孙坚做县丞时组织挖掘)。参观海盐博物馆,了解我们的家乡——盐城的历史,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更加爱我们的家乡,爱我们的校园。

 2、把需要掌握的基本史实或史学观点编成歌曲,并以

历史图片或历史短片为背景,谱曲或是利用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来填词,让学生看、唱结合,动口动脑,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帮助他们记忆……也可以通过搜集历史歌曲,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我们称之为“歌曲历史”。

 4、历史上涉及到的古代科技发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去制作。比如: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体验。

 第一步、收集材料,分组调查、探究,获取信息。通过小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史及拓印的方法,并对获得的资料做记录。

 第二步、利用材料,分组讨论需要的材料、工具及制作方案。

 第三步、分工合作:携带工具和材料、打印字体、雕刻印刷、制作纸盒、装裱。

 第四步、精心设计字模、版面,动手制作。

 5、社会调查实践,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家中长辈、展示家中老照片等具体形式来进行实践,从活动中深深的感受到改革的春风无处不在,吹到了我们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

 6、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到实时政治的一些活动(如海峡展望、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还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辩论会等等。

 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和拓展了学

生的课内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养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历史社团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

 1、实践性,即“活”“动”性原则

 历史学习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学习必须同实践联系,否则历史就失去了“以古为鉴”、“古为今用”的社会功能了。历史社团活动必须立足于以课堂为阵地,但也可以走出课堂。只有在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调查、搜索资料和处理信息,才能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下)》的活动为: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调查。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投身于周围的社会生活中,从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访问、调查、查阅资料,再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整理,写出了很多有见解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讨论、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交流调查结果。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认为历史也是可以体验的。通过这次活动,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性是活动课的重要特征和有效途径。

 2、综合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就

其学习内容而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就要求历史社团活动必须立足于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综合,淡化学科体系,围绕研究的问题,获得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整体认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们的一次活动叫《西安游记》,让学生模拟导游,从建筑、绘画、书法、古墓、雕塑、美食、等等方面来介绍西安这座城市的情况,还由于这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极感兴趣,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面很广,也大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我们社团活动的综合性。

 3、开放性

 社团活动应该有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活动的内容应该能够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者的多方面要求,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们的兴趣和特殊需要。活动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活动过程当作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例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指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选择研究方向,然后分头组织材料,阅读、上网查、图片,以学生们为主体,然后分别整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拘一格育人才。

 4、合作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社团活动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合作性。没有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和沟通,就难以完全高质量要求

【篇二:历史社团活动总结】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社团活动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在此方面我们初一历史备课组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以活动形式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现将我们初一历史备课组的社团活动总结如下:

 一、 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觉得学历史感到枯燥乏味,但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社团活动,特别是初一年级尤为突出。

 二、 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社团活动中不但让学生学到书本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 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不仅有室内社团活动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

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种现实的氛围当中,进而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的实践初探如下

 1、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探访历史遗迹,寻找身边的历史

 作为教师,新课程的实施中,让学在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行和知的结合。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探访历史遗迹,包括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历史遗址和遗迹等,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物遗址资源,组织学生去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布臵一些有趣的历史调查专题,以社团为舞台,让学生通过实地查看、群众寻访、搜集资料等途径去主动探究,既激发学习兴趣,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历史思辩思维;同时给学生一个探究体验的机会,寻求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的一种途径,推动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对家乡、对身边生存的环境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并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美好情怀。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图说历史”主要是以照片的形式,将本地方(也可以是市内外其他地方)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并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与我们的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物品拍摄下来,制作成展板。可以是:历史文物类;建筑物品类:旧村居、

门楼、牌坊、祠堂、庙宇等等;日常生活类:古董、粮票、旧式家具等等;特别欢迎自主创新,自行发掘一些具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烙印的题材和线索,也欢迎有历史价值的旧照片,可以翻拍。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寻找身边的历史” 学生学习成果竞赛活动,让参与学生感受历史的活力、历史的魅力。

 2、“历史上的今天”学生兴趣活动

 人类历史浩瀚绵长,每一天都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历史”,而我们在课本上所能学到的仅仅是多层浓缩了的“历史”,精彩回顾人类走过的“每一天”,看看当我们坐在课室里学习的“今天”,几百年甚至几千、几万年前,人类历史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大事件,那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的氛围;学习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及编写历史故事的方法;透过“我是演讲家”、“我是讲解员”、“我是故事家”、“我是小演员”、“我是小记者”等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艺表演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学习小组活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会因时间所限,一些知识学生会觉的很有兴趣但又一知半解,我们会运用历史专题讲座、开展历史报告会或故事会来解决,如,结合教材某一部分内容或历史上的某一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日,都可以举行专题报告会或故事会。报告或故事的中心可以历史事件为主,穿插人物活动,也可以以历史人物为主,带出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当时时代的概貌。

3、编辑出版历史手抄报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会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搜集很多资料,产生许多感悟和认识并有一些小创作。这样历史科组给学生创设一个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按照教学进程,配合各种纪念活动,及时布臵《历史之窗》。依据社会发展过程,先后展览古今中外历史图片。引领学生制作历史手抄报,每个班定期都要求出,适当时机进行比赛,其内容或配合历史课堂教学的进度、内容,或结合着学校或班级的中心思想教育工作,结合着一些重大的节日、历史纪念日和国内外的时事。由学生自己撰写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资料和历史人物的名言佳句,或剪辑一些报纸杂志上的材料、文章,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这样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以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表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活动方案

 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课外兴趣活动中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我经常结合课程进度,编演历史情景短剧,再现历史。活动目的:为了推动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同时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历史见识,鼓励学生尝试历史戏剧创作,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历史科组决定开展“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的活动。

作品内容:反映中学历史学习、历史学科综合实践和乡土历史的有关素材。作品要求:历史剧的创作和表演要有新意,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剧本题材应与教学内容相关,符合史实;情节可大胆创作。让学生创作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们用他们充满智慧的心灵和天真、活泼的表演特性去演绎那爱憎分明的历史故事,学生自始自终都是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特定有趣的情节吸收了历史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课外兴趣活动策略一改以往学生受压抑的学习状态,增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使学生得到一次成功的积极心理体验。在很大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从中学会了平等交往、互相尊敬、互相学习,在交往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使自己的许多内在潜质发挥出来。四、 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 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

 五、开展历史社团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

 历史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它的目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和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二是为了配合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

【篇三:清江中学历史社团——江淮社活动策划稿——李颖】

 清江中学历史社团活动策划

  社团名称:江淮社

 社团活动: 一学年巡礼

 上学期:

 9月:淮安市博物馆

 它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展览为基本陈列,共分为人文初开、楚韵汉风、南北锁钥、漕运中枢、盐榷重关、河务关键、英杰辈出七个单元,彰显地方文化底蕴;三、四楼分别设有《谢冰岩书法艺术馆》 、《谢铁骊电影艺术馆》、 《徐伯璞捐赠书画陈列馆》 、 《曹子芳捐赠书画陈列馆》四个不同的专题展馆。

 淮安运河博物馆

 下辖淮安戏曲博物馆、淮安名人馆、运河楹联馆、大运河名人馆、陈(瑄)潘(季驯)二公祠、周信芳故居陈列馆,它呈现运河历史、地方戏曲、地方名人、漕粮运输、河道治理、漕粮仓储对运河之都淮安的影响。

 10月:苏皖边区旧址(国庆节)

 战争初期华中心脏--苏皖边区所在地,对领导华中人民保卫民主权利,从事和平建设,发展工农业生产,繁荣经济,战后灾民困难和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作了重要准备。

 必修一:第17课战争

 11月:淮安府衙

 该府衙曾审理过窦娥案、李毓昌(《天下粮仓》)案等著名案件。

 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

 12月:历史电影、历史戏剧

 播放“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周恩来事迹”专题电影,例如《百年恩来》,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

  下学期:

 2月:历史文艺活动

 历史史诗朗诵比赛、历史话剧表演、红歌歌曲、历史故事、乐器演奏历史题材的古曲等十余项节目。

 3月:学习周恩来——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是周恩来童年在清江浦读书、生活时的旧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174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备注:参观完,写关于周恩来精神的读后感。

 4月:清明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

 苏中战役报告会——淮安市文史协会专家

 5月:博物馆日——淮安市博物馆

 历史知识竞赛

 史地知识竞赛、文史知识竞赛。题目:历史教科书内外知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