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摘录
2025-10-07 23:40:52 责编:小OO
文档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摘录

*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即时的恰当的协助。 

*只有同情和尊重的氛围才能有效的促动学习。老师们和孩子们的日常交流中,必须保持这些日渐消失的美德(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熟练和谨小慎微,不容易粗暴和被激怒)。

*“就事论事,绝不攻击孩子的品行”正是交流的基本原则,适用 于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所有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自如的使用这个原则也正是有效教学的本质所在。 

*聪明的老师并不惧怕自己愤怒的情感,因为他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他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他描述他所看见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仅仅就事论事

*他懂得在人愤怒的时候容易失去控制。于是,他通过“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

*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能够补充的。 58

*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他对别人的怨恨也就越少。

*与孩子争辩只会招致孩子更大的敌意和反抗。要邀请孩子合作,与其改变他们的想法,不如改善他们的情绪。

*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实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明智的老师跟孩子说话就像对家里的客人说话一样。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因为成年人毁灭性的语言而身受其害,他们真的对自己的智力和水平产生了怀疑。很多孩子甚至在辍学的时候,也深信这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一生中不会得到多少智慧、知识和快乐。这真是一出悲剧。我们成年人的责任何尝在于摧毁孩子的梦想和想象力呢?

*老师对于孩子的职责在于拯救而不在于伤害。如果一位老师喜欢批评人而又天生伶牙利齿的话,那么他就负有一项严肃的责任:要么学习新的交流方式改变自己,要么另择职业,以免滥用天赋,使孩子受到伤害。[现在很多优秀的教师就是因为伶牙利齿才优秀] 

*如果老师急急忙忙的立刻给孩子说出答案,那就不但仅使孩子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为什么灌输式教育下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始终在直接接受老师的答案,甚至还没有问题时,老师都已经准备好了问题和答案,一股脑儿的灌下来,学生哪里还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此一来,何谈创造力?何谈自信心?没有了这些,人只能成为缺乏灵性和智慧的机器]  

*对孩子来说,学习如果不包含感情成分,就永远难以成功。无论何时,老师一旦忽略孩子的情感,一味诉诸于逻辑的推理和解释,孩子的学习就会停滞不前。 

*恰当的交流不但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不过,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点并付诸实践,没有把教育的力量放在孩子的成长上面,努力丰富孩子的人格,美化孩子的生命。 

*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它法。[对把教师当作职业的教师来说,这太难了!] 

*凡是评判性的表扬都尽量避免。它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自卫和依赖。这与孩子的自主、指导和自我控制等品质是背道而驰的。要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

*表扬和药物一样,能够让孩子暂时感觉舒服,不过它也会养成孩子的依赖。他人会成为孩子获取称赞的源泉。孩子会依赖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价值。

*在民主的理念里,从来不以人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来辨别人的好坏。一个骗子也有可能知道很多东西。知识并不决定人的好坏,没有知识不一定就会堕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