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新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2025-10-07 23:42:26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新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作者:朱丙月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小学数学新型作业的有效设计。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型家庭作业的理论依据、设计原则、设计策略以及实施等内容,对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举例,辩证地说明了新型家庭作业设计的优越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展现出新型家庭作业设计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20

        数学家庭作业是小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全面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力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进行以下几点论述:

        一、家庭作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1. 存在的现状

        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1)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格式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做,没有解题过程;(2)不会主动检查;(3)在家父母陪做数学家庭作业,造成了学生对家长有一定的依赖性,完成作业的能力减弱;(4)会因贪玩而忘记做作业,甚至还有抄袭的现象。

        2. 分析与思考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在教学中是一个普遍现象,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及跟家长的沟通、和学生的谈话中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贪玩。玩是童年的特色,玩是孩子的天性。回到家后,大多数学生并不是马上开始做作业,做好再去玩,而是先玩一会儿,吃完晚饭才开始在家长的催促下慢吞吞开始做作业,做到晚上,困了,就会产生任务观点,草草了事;(2)学生毅力不强。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兴趣还不够稳定,意志力也比较薄弱。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不去多思考,就觉得自己不会做,从中找几个数字随便涂几笔交差。事实上有些习题只要把题目多读几遍,多思考一下,或家长稍微提醒一下,就能迎刃而解。可是在家里没有那个条件,因此就差那么一点点;(3)家长监督不力。由于家长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有的题目对不少家长来说已有一定难度,不能确定自己的孩子做得是否正确,因此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也停留在表面,“你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回答是“做好了”就不再检查。这给那些懒惰和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有可乘之机。

        教师方面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量普遍偏大;②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形式欠丰富;极少有教师自己编写作业或者是布置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其他作业;③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自主选择少;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学生很少有选择的余地;④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做了家庭作业,很少有相关的评语;⑤教师批改格式简单,标记不规范。

        二、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 精选分层作业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学生个体。以“圆的面积”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的家庭作业:(1)公园里圆形花坛半径3米,求出花坛面积;(2)公园里圆形花坛的直径是8米,求花坛的面积;(3)如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求它的面积;(4)一头牛被主人用4米长的绳子拴在木桩上,木桩周围全是青草,每平方米青草大约有0.5千克,这头牛最多能吃多少千克的青草?

        2. 趣味性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首先,书面作业要创新,要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其次,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因为教师也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

        3. 开放性原则

        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当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认识平行四边形》之后,让学生在逛街的时候,利用街道旁边的建筑物,思考哪些建筑物结构是平行四边形,哪些物体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的思考既新鲜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如何把含糖20%的300克糖水改制成含糖30%的糖水?这是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通过加糖使糖水浓度变大,也可以利用蒸发水分,使糖水中糖的含量变高。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让他们在这种开放型的意境中感受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无穷乐趣。

        4. 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生活,要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要强调实践,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1)在一年级下册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去超市买东西,看清物品的价格,在结账之前算一算服务员该找回自己多少钱?(2)在四年级下册学了《四则运算》以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扑克牌,玩算“24点”的游戏:(3)在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学了估算内容之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晚上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的时候,估一估那里跳广场舞的人数。”

        从作业的反馈来分析,这样的作业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还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位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完成都极其认真,作业应付了事的情况不再出现。因此这样的作业对每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创新性原则

        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时代背景,结合实际设计一些时代性较强的作业。要打破传统型作业整齐划一的格式,各展所长,各尽其能。从作业内容的选择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作业要有助于知识面的延伸和扩展,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学习了圆这一单元后,教师设计了一次创新作业,让学生在会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利用圆规、旋转、轴对称等工具和知识画圆或半圆组成的图形,由固定的角度旋转扩展为任意角度的旋转,创造出百变圆形,体会到用色彩美化生活,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6. 激励评价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反馈越早,学习效果越好。家庭作业与课堂作业相比,反馈时间间隔较长,因此更需要尽可能早地给予评价,及时反馈。一般来说,对所有家庭作业均要给予评定,表扬优点,及时指出不足之处,立即纠正,其形式主要以鼓励为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笔者相信对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方式重构的研究,一定会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

        总之,有效的家庭作业能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中出来,释放学生的天性。它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礼物,要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喜欢上这个礼物。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对作业充满期待,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每天的作业,并且能在快乐的作业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样才会是有效的、成功的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陆 奕.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2).

        [3] 刘小艳.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3).

        [4] 牟晨娣.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23320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