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问题: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表达了什么意思?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问题:
1、诗中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 的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 心情。
2、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这首传唱已久的民歌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 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4、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2、解释“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并说说你的理解。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下阕言志,抒写了 。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表达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决心的句子是: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句词进行赏析。
3、《破阵子》一词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但最后却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慨叹,这是为什么?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问题:
1、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三个比较?
2、本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形。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了农民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现了作者 。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
1、“黑云压城城欲摧”以 和 手法,渲染敌军
。
2、“甲光向日金鳞开”,写 的情形。
3、“半卷红旗临易水”是写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
1、全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作者当时也许是实写眼前山水之景偶然得之,但是越读越有深意,请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