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与宗教
2025-10-07 23:41:21 责编:小OO
文档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的直接导火线,它对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的新教徒纷纷回国。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⑶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二英国在资产阶级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⑷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⑹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⑺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三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1639年2月苏格兰军进入英国边境。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统治及宗教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但是苏格兰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0年11月3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开始。1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1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