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2025-10-08 02:06:13 责编:小OO
文档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篇1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篇的课文,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文章到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语言美.

课堂朗读分三步走:

初读整体感知:通过范读、齐读、散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再读深入理解: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因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各抒己见,深切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之美.

三读品味赏析.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值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理解、体会、学习.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今后在这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篇2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一、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二、因材施教,分层设题.

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学生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炼.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点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三、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

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公开课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公开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篇3

上完这节课后我得到了两点经验:

一、小组如何合作

现在我们的课堂座位的形式与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让小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点探究,因而我把本学期的微型课题就确定为《“三环节、双点式”语文课堂有效小组合作的探究》.

1、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组织人(一般是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确定展示人.这也是借鉴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课文分成六个板块,即作者简介和生字生词、阳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评析济南的水、优美语句赏析,各小组承包一个板块进行预习、展示.

2、合作时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老师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讨论,场面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合作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

应该说,小组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三个环节,但我个人认为,预习环节尤其离不了小组合作.我在与预习是让每个小组各承包一个板块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预习最充分的同学作为组内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由专人加以记录,然后确立本组的展示人.从实际效果看比较理想,但过程需要耐心指导.

二、展示环节如何不流于形式

以前我们在展示环节,只是单纯的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诉了全班同学,其他同学没有思考的过程,难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让每组展示的时候应以问题引领,展示的同学尽量能够模仿老师上课的做法,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展示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也喊了很长时间: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这就是要给他落到实处.

事实证明,学生的老师当得还是像模像样的,葛艺勋同学就如何设计台词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还在跟冯老师说,汪贵旗同学展示的认真负责,唐逸、王雅娴、孙伟等同学的展示也可圈可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展示时争相质疑互动,小组展示不够充分的地方或难以回答质疑的地方,我给以了适时的“点拨”,如对于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这一特点如何贯穿全文始终的,学生难以找出规律,其实这牵涉到散文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给了学生以点拨,对于小组的展示,我和同学进行了恰当的“点评”.

课后我跟他们说,你们的展示比我初当老师的时候还成功.

三、一点不足:

让每组承包一个板块,同学们大多致关注本组的板块内容,对其他足的内容较少关注,因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学习,上完后我在第二节课予以了纠正,规定以后预习,每个板块大家都要预习,在此基础上各组在进行承包预习、展示.这一点组内老师在评课时也给与了指出.

总之,课改就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去探究,随时加以总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