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当归种植示范点简介
2025-10-08 02:07:30 责编:小OO
文档
申藏乡目地坡村当归种植简介

目地坡位于申藏乡东南部,距最近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3100米,无霜期150天,有154户、780人。耕地面积2800亩,人均占地4.5亩。人均纯收入2000元。耕地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2010年全村药材种植30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10%,农民人均中药材纯收入达500多元,今年我们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成了以村主任为首的当归GAP种植示范点,种植面积30亩,其中除草膜示范10亩(黑色地膜),示范点面积占下青尼河组总耕地面积的33%,涉及农户10户。在示范点建设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规模化。针对农民增收相对缓慢的现状,我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乡、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当归种植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建设集中连片的示范点,从而推动当归种植向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基地促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型新农村。

二、推动。一是规划、宣传先行;通过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变自愿为主动;二是组织协调到位,由主要领导亲抓,镇村干部蹲点守,做到了具体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三是物资补助到位。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给示范点农户每户补助地膜4公斤,专用农药4公斤,镇上每亩补助种苗款120元,在给予上体现直接效益。

三、企业参与。按照把示范点建成企业原料基地的要求,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我们积极与兰州药业集团联系,让企业参与建基地、签订单、收产品,从而保证农户的当归有销路,有保护价,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长期稳定的原料基地。

四、科技培训。一是抓培训。对示范基地的所有农户进行了产业知识的培训和市场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10多人次;二是讲技术。请县上的技术人员,采用集中培训和实地讲解的方法,使农民掌握GAP种植标准和技术要点,每户至少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五、建协会。按照建成一个基地,创办一个协会,服务一方产业的要求,我们初选了由加工大户、种植大户、技术能人组成的目地坡村当归种植协会,形成变分散经营为联营的营销格局。

申藏乡木目地坡村养殖业简介

目地坡村位于申藏乡东南部,养殖户在么滩组,距乡15公里。全组共有农牧24户119人。修建牛棚5座,每座面积50平方米,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年纯收入2.8万元。还有养殖大户实行放养模式,全组共有牛羊总数达到2000多头,平均牛羊占有率达到10%,草山面积2万多亩。草场草质优良,最适宜放养高原牦牛和藏羊。

我出么滩组大部分以家庭养殖为主,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在棚养项目实施后,部分牛羊数量较少的农户实行圈养,繁殖快,育肥好,出栏率高,农户收入大幅度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申藏乡目地坡运输业简介

目地坡村上青尼河组有致富能手,名叫杨刀加,现年38岁,由于自家耕地面积少,由于山高地凉,气候阴寒,加之科技技术落后,农作物基本上是靠天成长,每亩经济收入最高不过300元。

农业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逐渐提升的消费水平需求,自2004年开始,他外出务工,经过朋友介绍跟随玛曲一运输个体户干起了运输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多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回到了上青尼河,他放弃了祖辈留给他的耕地,走上了买车跑运输的道路,自己当起了货运老板,主要运输地方工程物资,经过两年的奋斗,家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在不断的努力奋斗下他更换了一辆高吨位的运输车辆,短短两年时间,家里原先的土木结构住房焕然一新,全砖木结构住房坐落在上青尼河村,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赞扬。

变换经济收入方式,改做运输业后,本人收入大幅度提高,使全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