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XXX煤矿
XXX年6月
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为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规定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防治措施:
一、岗位部门责任制
1、矿长是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第一责任者,对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负全面领导责任,应定期听取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工作的汇报并及时解决所需的人、财、物。
2、生产矿长在矿长领导下负责生产过程中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工作。
3、 矿总工程师在矿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技术管理工作。
4、各分管矿长、副总对所管辖范围内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5、通防科负责组织编制并落实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做好自然发火的预防处理工作,积极配合联系集团公司矿山救护队做好发生煤层自燃时的灭火救护工作。
6、技术部负责在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7、通防队负责易发火地点的日常防火监测及预防处理,在灾变情况下参与救灾处理。
8、安监处负责煤层防灭火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9、后勤供应部负责防治煤层自燃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
二、防止煤层自然措施
1、开采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准备巷道(包括上、下山、集中巷道等)一般应布置在底板岩石中或非自燃煤层中。若必须沿自燃煤层布置时,编制专门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2、易自燃煤层必须沿顶板顶掘进,严禁托顶煤掘进。遇断层等构造带或其他情况必须留顶煤时,要编制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留顶煤地点视情况进行喷浆堵漏和充填处理。
3、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回采过程中一次采全高,不留顶煤,不留设设计以外的煤柱和顶煤;回采时提高回采率,清理干净浮煤,减少采空区浮煤;采煤工作面到停采线时,采取措施使顶煤冒落严实。
4、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采用全部充填采煤法时,不得采用可燃物作充填材料,采空区和三角点必须充满。
5、加强采空区密闭管理,采区及采面结束后要在一个月内对采空区进行封闭;所有密闭严格按照防火密闭建筑预留好监测管,建筑质量符合防火墙标准,严禁漏风。
6、每周检查一次防火密闭墙质量状况,对压坏漏风的密闭墙要及时整改,防止漏风,每周检查一次密闭前有害气体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煤层自燃。
7、开采自燃煤层的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并保持足够的通风断面,加强通风管理,合理优化系统,杜绝不合理的通风及老塘通风和微风区。
8、主要大巷、硐室、材料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运输巷道采用锚喷支护,及时封闭废弃的旧巷。
9、回采工作面生产前对煤层实行长臂注水,增加煤层的含水量,防止煤层自燃。
10、易自然发火的煤层工作面投产前,由通防工区负责完善该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及防灭火供水系统。否则不准生产。
11、矿井主要回风巷、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安设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
二、处理措施
1、矿井某一区域出现如下征兆之一时,即定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
(1)风流中出现CO,其发生量呈现上升趋势。
(2)煤、岩、空气、水温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在煤层表面或深部规定为30℃以上。
(3)风流中氧含量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2、矿井某一区域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即定为发生自燃火灾。
(1)由于自燃出现火炭、明火、烟雾等现象。
(2)由于自燃出现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风流中CO呈上升趋势。
(3)空气中闻到煤油味。
3、任何人发现自燃火灾隐患时,立即向通防部门汇报,通防部门向矿总工程后师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发现自燃火灾时,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立即通知通风部门和救护队迅速查明火情,同时向值班领导和矿长、总工程师汇报。通风部门应根据火灾情况迅速采取控制火势的紧急措施,并报请矿长、总工程师同意。
4、井下发现自燃火灾隐患时,由矿总工程师召集有关部门,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隐患的进一步发展;隐患得到控制后,认真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确定方案,消除隐患;当隐患失去控制而发生自燃时,应立即按照自燃火灾事故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隐患消除后,应加强该地点的防火检查,防止因处理不彻底而重新出现发火隐患。
5、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时,现场班组长、安监员、工区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人力和物力控制火势,从火源的进风侧直接灭火,灭火前应先切断火区内的全部电源,根据着火原因用水、砂子、干粉灭火或挖除火源等方法灭火。用水灭火时,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逐步逼向火源中心。
6、如果火势较大,现场人员无法进行扑灭时,要迅速组织人员撤出火灾区和受威胁区域,受灾人员和受威胁地点人员撤退路线原则:处于进风侧时,要迎新风流方向撤退;位于回风侧时,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选近路到新风流;无法撤离时,就进入避难峒室,等待营救。
7、在采区上、下山巷道内发生火灾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风流方向,必要时需增加风量,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而使救灾人员中毒。
8、在有瓦斯涌出的回采面或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必须由救护队处理,必须巷道通风原状,并有专人检查瓦斯、检测风流方向,防止瓦斯、煤尘事故和人员中毒。需进入巷道侦察或直接灭火时,必须制定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9、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必须有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煤尘,测风员测定灾区气体和风流,防止瓦斯、煤尘爆炸,风流反向。
10、为防止风流紊乱,短路,各通风设施要保持完好正常使用,未经救灾指挥许可不得破坏。
11、救护队负责组织抢救遇难人员,同时探明火灾地点、范围和发火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向积聚瓦斯和人员的巷道蔓延。
12、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并规定隔离火区而建筑的密闭墙的位置和建筑顺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封闭范围尽量缩小。并指定专人检查瓦斯CO、CO2,煤尘及其他有害气体和风流的变化。封闭时,应在火源的进回风侧同时密闭。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可以采取先封闭火源进风侧,后封闭火源回风侧的顺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进”的封闭顺序,封闭有火灾气体和瓦斯爆炸危险的火区必须采用防火墙, 封闭过程中, 必须至少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进、回风流中的CH4、CO、CO2的含量,判别其爆炸危险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风量调节等措施,使火区气体不具有爆炸性。无有效防治措施时,必须将全部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13、人员撤离时注意事项
①迅速了解或判断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场的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撤退时任何人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盯岗区长、班组长、安监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③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④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完全撤出时,要利用“三条生命线”,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⑤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⑥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伤害,则应迅速进入硐室或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计划用灯用粮,并敲击管路等发出声响,等待救援。
⑦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⑧在有烟雾的巷道内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轨道或管路等爬行撤退。
⑨在高温浓烟的巷道内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14、具体避灾路线详见矿井事故紧急救援应急预案。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