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r——以一个傈僳族村寨依块比村为例
2025-10-08 02:09:09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r——以一个傈僳族村寨依块比村为例

李晴

【摘 要】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民族音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一个傈僳族村寨依块比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传播为案例,通过考察该村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文化互动情况,探索分析新媒体对民族音乐传播的影响,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本土民族音乐如何广泛、有效的传承和发扬的路径.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8(026)001

【总页数】2页(P146-147)

【关键词】新媒体;傈僳族村寨;民族音乐的传承

【作 者】李晴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06.3

一、引 言

依块比村是紧邻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城的一个傈僳族村寨,该村寨的音乐文化互动,是三江并流腹地傈僳族村寨音乐文化互动的一个缩影。傈僳族音乐是傈僳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和精神文化表现方式。傈僳族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应该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民族音乐多元化传播,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广民族音乐。原生态音乐创作人要兼顾传承与创新,保持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涵,创作出反映当代傈僳族人民精神风貌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新媒体环境下傈僳族音乐的传播

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的,具有全球化、全天候与共享性,零时延与即时性,互动性与开放性,分众性与个性化,碎片化与偶发性等特征[1]。新媒体所具有的特质带来了传播方式和特点的巨大变化,给民族音乐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与发展机遇,使得傈僳族音乐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易传承、传播,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一 )新媒体搭建起认知民族音乐的新平台

每种新的媒介技术都让我们有新的思考内容,同时也给予我们新的生活习惯。新媒体逐步融入到村寨的文化生活中,也带来了新的变化。现在的依快比村,年轻人都成为了“拇指族”,留恋于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上。

经村民推荐,笔者关注了几个怒江的微信公众号,如“在怒江”,这个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怒江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以及旅游文化等资讯。每隔一段时间,该总会推出一些怒江本土乐队、歌手的动态以及演唱视频,如山人乐队的表演、傈僳族歌手阿普萨萨的演唱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民族歌曲的不断传播,让广大受众每天打开手机或平板电脑都可以欣赏到民族歌曲,民族音乐特有的内涵自然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方式和思维习惯中,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成为了一种时尚,很多村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翻唱成傈僳语的音乐作品,像《小苹果》之类易于传唱的通俗歌曲。在虚拟的环境里,利用微信或QQ进行互动,扩展了他们的表达自我的空间,开辟了他们在释放自我、进行话语表达、情感交流的渠道,同时也增进了对本土民族音乐的认知。

(二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面临网络流行音乐的冲击

当下,年轻人已经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被称为“第五代媒体”的手机,备受人们的喜爱。手机媒介已不再是单纯通讯工具,而是能网络接入,界面浏览,微信或QQ互动,分享多彩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终端设备。手机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能及时提供给年轻人各种信息,满足学习、文化娱乐的需求,方便其生活。

手机媒介也是村里的年轻人分享音乐,促进音乐互动和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他们用手机下载网络歌曲,并随时更新替换手机里的音乐。手机里的音乐除了少量的本民族歌曲外,更多的是外来的网络流行歌曲。村民们每天都接触网络流行歌曲,而傈僳族音乐却只能在较少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传播,大有被网络流行歌曲淹没的趋势。这势必使年轻的受众逐渐远离了本土音乐文化,使民族音乐慢慢的失去了应有的受众。在笔者采访过的依块比村年轻人里,多数人对当下的网络流行歌曲,张口就能吐字清楚不跑调地唱出来,却只会唱几首当今在本地区流传比较广的傈僳族歌曲。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里,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民族音乐受限于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和传播技术,在网络里所占空间很小,民族音乐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其本真的内涵也渐渐被忽略。

(三 )新媒体给民族音乐创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带来传播的交互性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在接收音乐作品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评论或转发,甚至二度创作和改变,进行翻唱模仿、重新填词,改编变奏等,使得具备良好新媒体特性的音乐作品得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丰富了音乐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对于音乐传播的介入,促进了各地区的音乐的创作和交流,给民族音乐创作带来机遇。

对于创作人来说,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机则改变了其创作方式和交流方式。傈僳族音乐创作爱好者江晓春认为,微信已经是他寻找创作灵感的一个途径,有时突然有灵感,把新创作的歌曲发到朋友圈,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进行修改补充。朋友也会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他,征求其意见,这种交流互动已经成为他们歌曲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他也表示,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作更具吸引力和传唱度的民族歌曲,以及如何通过新媒体更好的推广本土原创歌曲,是他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网络流行音乐对傈僳族音乐的冲击,有可能使傈僳族音乐创作失去原生态的优秀品质。如果是一味迎合新媒体平台提供的音乐传播方式,将傈僳族音乐流行化,民族歌曲自身具有的深刻的内涵将失去生存的沃土。

三、本土民族音乐传承和发扬的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不仅仅是载体,更是纽带,维系着人们的情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新媒体对傈僳族音乐的传播,不仅能增强歌曲本身的传播度,有效地传承民族元素,而且能增进民族情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民族文化。

(一 )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原生态音乐创作演唱人才

新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内容明显趋同性,给原生态民族歌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也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在面对随着大众传媒汹涌而来的外界文化,少数民族不能对之不加分析的接受,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一定程度的性,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创新民族文化[2]。傈僳族音乐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集聚着傈僳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意志。与传播迅速且易于更新替换的流行歌曲相比,原生态的傈僳族音乐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感染力,原生态音乐传承人要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和优势,创作更具传唱度、接受度、普适度的而不失本色的民族歌曲。

创作出优秀的傈僳族音乐作品是傈僳族音乐文化传承发扬的源泉和动力。创作优秀的民族族音乐作品,关键在于人才。在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要挖掘扶持民间艺人,特别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人,不断培养原生态音乐创作演唱的新人,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使用新媒介的能力。民族音乐创作人在民族音乐创作中,要借鉴流行理念,赋予民族文化底蕴,利用本民族音乐与大众音乐的融合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应,加大民族音乐的推广度,创作并传播更多深入人心的民族音乐作品,传承并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 )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广民族音乐

在新媒体众多形式中,自媒体无疑是热点。自媒体(We Media)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是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根据《201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全景报告》,2016年中国各大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以63.4%的绝对优势领衔自媒体行业。

基于自媒体的传播受众多的强劲优势,民族音乐传播也必须借助自媒体平台来传播发展,可以设立民族音乐专门的微信、微博公众号,以微电子杂志的形式,定期向受众推送民族原创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包含文化背景介绍、民族音乐知识、民族音乐视频等。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综合呈现,融入受众的生活,使其随时随地体验民族音乐,加深认知和认同感。还可以用“微直播”的方式,邀请民族歌曲创作人和歌手做客与歌迷和微友互动,线上与线下结合,场内场外共同欣赏和探讨民族歌曲。

(三 )利用新媒体加强民族音乐多元化传播

在当代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也需要走多元化路径[3]。利用新媒体加强民族音乐多元化传播,就是要立足本土民族文化,开展立体化、多元化传播。以互联网为基础支撑,以音乐软件、电子期刊、以及其它各种新媒体形式为辅助搭建传播、传承民族音乐的新媒体平台。在这个新媒体平台上最大程度推广民族音乐,使得受众不是被动接收,而是倾注情感,融入到心灵的自我传唱歌曲。

笔者在百度等网站搜索关于傈僳族音乐的相关内容,发现多数是较为零碎的视频资料,是网友自己上传的视频,其清晰度、画面感和音效等都不能产生很好的传播艺术效果。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利用新媒体进行多元化传播。一是创建傈僳族音乐专题网站,并至少做成中文及傈僳文两个版本,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高效化、全球化的优势,在更大范围推广傈僳族音乐。二是制作专门的傈僳族音乐共享软件,可以使用户搜索到较为全面的傈僳族原创音乐,并有在线收听、下载、转发、评论、上传等功能,能够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收集并传唱傈僳族音乐。三是制作本土民族音乐 app,集民族音乐和本土民族文化相关的媒体应用、游戏、新闻、电子杂志为一体,凝聚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在全方位视、听、娱的感受渗透中,最大限度的传播民族音乐和传统民族文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