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保障性住房质量控制监理工作
2025-10-08 02:09:28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保障性住房质量控制的监理工作

【摘要】本文分析探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质量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保障性住房是指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其质量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措施,工程质量虽总体受控,但影响质量的因素和问题频现,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是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举国上下关注的一项民心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是关系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在建设施工时,不管是哪个环节或者是部位出错,都可能降低工程质量,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监理工作。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施工质量监理工作落到实效,做到实处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

1、无保障性住房储备用地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没有储备用地,往往是区按照市下达的工作任务,带着计划找项目和开发建设单位,这样对开发建设单位的选择就捉襟见肘了。包括工程立项、规划都难以实现有效统筹,工程计划性不强、仓促上马,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很多工程是边设计、边施工,开工时间尚未确定,竣工日期已经明确。开发建设单位强迫施工单位赶工期,施工企业为赶工期,难以合理、精心组织施工,施工工序颠倒,各工种互相牵制影响,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糙,住户投诉多、意见大。

2、承建保障性住房施工企业质量把控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没有现存保障性住房储备用地,几乎没有选择开发代建方的余地,也不可能对承建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建设开发企业的资质条件、信用、资金和管理实力等作相应的,承建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任务的既有国有大型开发企业,也有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建设管理经验、质量责任意识以及对施工质量的掌控能力等均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对建设开发企业缺乏必要的质量信誉评价体系,退出机制不健全,加上保障性住房开发利润低,无法吸引大量优秀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保障性住房。

3、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质量问题造成保障性住房质量先天缺陷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工期、成本等原因,勘察单位在场地勘探时人为减少勘探点数、勘探孔深度,造成勘察报告质量不高;设计单位未根据保障性住房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节点未优化及细化设计,有的甚至根据建设单位要求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如在结构设计中使用了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等。

4、进场原材料、设备等把关不严给保障性住房质量埋下隐患

由于保障性住房由直接定价,工程尚未建设,房屋售价已定,建设成本已定,建设单位要确保自身利润,势必压低工程造价,施工单位以低价或不合理的实际价格中标,利润空间本身十分有限,而建设过程中原材料、设备价格的波动势必造成施工企业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如果施工单位诚信度不高,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追求企业利润原则的驱使下,采用一些质量低劣的原材料和设备成为其必然的动作。近年来市场上钢筋、水泥、保温板材等原材料在生产、流通环节鱼目混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情况泛滥,也给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三、保障性住房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1、规划管理

(一)保障性住宅工程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

(二)在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应当在项目出让条件中,明确建设的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以及建成后移交或者回购等事项,并以合同方式约定。

(三)根据群众生活水平、住房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保障性住宅建设规模和各种套型的比例,并进行严格管理。

2、防渗防漏的监控措施

(一)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使用带止水片的对拉螺杆,两端带50*50木垫片;木垫片剔除、螺杆割后,用1:2水泥砂浆掺入微膨胀剂补平。

(二)屋面板混凝土表面要求铁板收光,并做好养护,防止开裂;斜屋面注意施工顺序,混凝土注意振捣密实。

(三)注意窗台以及外挑线条的坡度、滴水,注意门窗顶部必须设置成品塑料滴水槽;施工窗台时,必须清理干净基层,并湿润,用细石混凝土浇筑窗台,尤其是在外窗台,船台应做到里高外低。

3、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充实质量监理力量,是做好质量工作的基本前提,进一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质量知识和技术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人员配置,选配懂专业、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质量管理部门,尤其是在项目监理部上必须配备合格的项目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

(二)要抓好项目监理部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真正把各种状态下的应急操作变成每个监理人员的本能反应,使各种质量须知、施工流程、操作规范深深印在监理人员的脑海中,确保不出现失误,确保工程质量。

4、设计管理

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 平方米左右,保障性住宅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等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采取竞标方式优选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5、招标管理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依法承担工程质量的全面管理责任,肩负着择优选择承建单位、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保障建设资金、加强合同管理等核心任务,高素质的建设单位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住宅建设按照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项目法人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以由市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机构直接组织建设。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应注重发挥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的积极作用。

6、施工管理

(一)人才。目前劳务市场水平参差不齐,做好对劳务人员的各种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只有现场操作的劳务人员的操作能力与质量意思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提高建筑施工劳动效率,对实现进行标准化管理才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进行大规模的劳务培训可以增加大量好的劳务队伍,这样对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竞争是非常有利的。

(二)严把原材料进场关。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原材料各项技术试验检测的工作,切实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工程材料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使其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构配件要做好自检工作,开箱检查各设备,将最终的检查结果送到项目监理机构,对其进行审核和确认。监理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其进行平行检测、见证取样,使其都能够符合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并且不违背工程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那些监理工程师没有验收的材料,或者是验收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监理工程师不得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告知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材料运出现场

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再结合质量目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抓住以下控制要点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四、结论

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确保群众住上质量过硬、安全可靠的保障性住房,市住房城乡建委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部门进一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强化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s]

[2] 丁力杰 《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论》2010.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