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5-10-08 02:00:26 责编:小OO
文档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6期思维培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必须从高中生的认知现状出发,借助科学适宜的方式,才能发展出高中生的内在动力,达到创新思维提升的目的。作为教师,需要明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科学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为学生思维的

进步和创新提供条件与机会。

一、生活化教学

物理教学涉及光电、运动、电磁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单纯从理论层面来理解具有很大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但是如果采取生活教育的模式,就会发现这些知识在生活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人们跑步产生的摩擦力就属于运动和力的范畴,而闪电和雷声的先后问题就属于声音和光的知识,还有医院里的B 超和彩超、高压锅煮饭等,都是学生可以感知与体验到物理知识,教师如果能够从这些趣味性的现象入手开展教学,就会帮助学生消除很多专业化名词和概念所带来的抵触和恐惧,进而让学生对物理学产生良好的体验与认知,然后在慢慢地由易到难,带领学生进入专业化的物理世界,从表象过渡到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中。在这样的模式中,保护了学生的物理兴趣,这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也是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1]。

二、重视教学过程

创新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前的物理教学非常关注效率,并没有展现出课堂教学的最大意义,比如部分学生并未理解某项物理知识,就已经开始下一环节的教学,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即使做海量的习题,也不能达到最好效果,反而让学生在反复的挫败中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因此,为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具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重视授课过程,而不是单纯追逐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曲线运动知识的最初阶段,一定要尽量放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曲线运动,比如过山车游戏,弯道上行驶的汽车等,先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曲线运动的物理条件,奠定好基础知识后,再慢慢地提升授课节奏,引导学生掌握平抛运动和匀速的圆周运动,发现曲线运动的深层规律。也就是说,在接触新知的最初阶段,教师需要照顾学生的认知节奏,但是随着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教师就需要引导授课节奏,这样的模式非常符合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另外,在授课的环节,教师需要关注和肯定学生,尤其是认可学生的正确答案和态度,尽量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成

就感和乐趣,这些正向的体验将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

动力。总之,重视过程的教学思路,比较适应高中生的认知节奏,也是逐渐提升其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

三、开展探究性活动

学习新知需要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这一点也适应于物理教学,尤其是对于复杂的物理内容,选择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某些物理实验和重难点知识,都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契机,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惯性试验时,为了确保课堂探究活动的效果,教师需要明晰探究的规则,保障学生合作探究的状态,比如明确探究的问题、分工、时间等,另外,也要重视探究结果的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物理知识。在这样的方式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封闭的,也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依赖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提升。另外,也要将探究性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借助网络或者自身的观察记录来了解和感知物理知识,逐渐强化学生的物理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构架物理模型

为了深度理解物理问题,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构建可靠的物理模型,将复杂难懂的物理要点进行模型化的呈现,进而扩展学生的理解力与思维,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与掌握,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构建“子弹打木块”的模型,以水平的速度射击子弹,击中处于静止状态的木块,并且让子弹和木块一起运动,这个模型可以从能量和运动的维度来分析,帮助学生感知物理动能,同时引入牛顿运行定律的知识。另外,在运动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构建出超重和失重的模型,或者是轻绳和拉杆的模型,这对于学生理解力的知识具有很大帮助。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从学生本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现状以及认知节奏,将物理教学还原于生活,重视教学中的探究与合作,保障生动有效的物理授课过程,逐渐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何伯辉.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7(61):149.

高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孙利元

(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甘肃庄浪744699)

【摘要】物理是非常有趣的学科,研究自然界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自然现象和规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物理学科的逻辑性较强,高中生想要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就需要拥有一定的物理视角和创新思维。本文从兴趣养成、方法更新等维度出发,详细论述了如何借助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2020)16-0183-01

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除此

以外,示范作用则是演示实验的另一个有点,它可以在学生的眼前把合理、规范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显示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比较明确的了解这个实验,从而能够让学生们自己的动手操作也可以变得规范。

比如,在生物老师引导学生做“酶的高效性”的演示实验的时候,生物老师首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对象展开细致的观察,具体的内容是:比较两支试管里面的气泡出现速度和数量。对两只试管里面的卫生香燃烧剧烈情况展开比较,在观察之后,老师不应该急于帮学生总结,而是应该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在思考的过程里面无形的就可以把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在之后老师就可以点几

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理解更加透彻,还能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实验,实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生物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所以,在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并且积极探索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秀凤.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5(2):71

科学·自然

18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