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俊 俏 吹拂 增添 演奏 凑成 波光粼粼
作业设计说明:
延续上册书的要求,学生继续用已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因此在课前预习环节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字,设计了注音练习。这里的“吹拂”的“拂”为学生易读成“fó”;“增添”的“增”,“演奏”的“奏”,“凑成”的“凑”均为平舌音,学生易与翘舌音混淆;“波光粼粼”的“粼”是前鼻音,学生会误读成后鼻音。我们想通过此作业提醒学生关注这些字的读音,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有助于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俊俏:
赶集:
黄绿眉眼:
作业设计说明:
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它所在的特定语境,一旦离开,它就如同搁浅在沙滩上的小鱼,没有生命力。在预习时,让学生深入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选择理解“俊俏”,是因为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时,会形象地感受到燕子外形燕子活泼可爱、轻快灵活的特点。选择理解“赶集”,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花草生长茂盛,热闹非凡。而“黄绿眉眼”可能是学生的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知道这是指柳枝发芽时的颜色,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借助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春回大地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从文中找出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作业设计说明: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预习的要求。所以设计让学生边读边思,整体感知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懂得预习时可以从整体入手。
【课中练习】
1.请你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介绍燕子的外形。
作业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在描写燕子的外形方面很有特点,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介绍。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种状物的写作方法,我们设计了这个说话练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后练习抓外形特点,介绍一种小动物而服务。
2.自由读课文,先选词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 带、扇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 ( 飞、掠)过。有几对燕子飞倦了, ( 落、停 )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 ( 落、停 )着几个小黑点——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作业设计说明:
这段文字是描写燕子飞行和停歇。要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就要抓住关键字词。 这个练习设计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动词使用恰到好处。先让学生选择动词填空,再品味这些动词的作用。如“带”、“掠”、“落”等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燕子动作的轻快、灵活,为春天带来了生机。品词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从而感受到了春天的光彩夺目。
3.展开合理的想象,选用恰当的动词,描写小燕子赶来参加“百花争艳的盛会”的场面。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它们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作业设计说明:
这个练习设计是上一题的延伸和巩固。教师从文本中挖掘了一个情景,要求学生学习使用恰当的动词,描写小燕子赶来参加“百花争艳的盛会”的场面。此练习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以致用,在体验中使他们真正感悟了字里行间的情趣,学会表达。
【课后拓展】
1.抄写并默写词语。
2.背诵第一节。
3.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词语:
诗句:
作业设计说明:
一、二两题为课后训练要求,特别是我们指定学生背诵第一节,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这种状物的写作方法的需要。第三题为词语、诗句的积累。
4.写话练习:
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点,用“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抓住特点,不必面面俱到。
作业设计说明:
课文第一节作者运用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描写了燕子的外形,课堂上教师已通过说话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地了解状物的写作特点:按一定顺序,有条有理。课后老师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既是课文的延伸,又锻炼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