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应用迅速普及化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正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网络攻击等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威胁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全球关注的问题。由此需有专业人员来管理网络,以保障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
计算机管理通常包括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五方面的管理功能。而目前安全性一直是网络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又相当高,因此网络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网络中主要有以下几大安全问题:网络数据的私有性(保护网络数据不被侵入者非法获得),授权,访问控制(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相应地,网络安全管理应包括授权机制、访问控制、加密和加密关键字的管理,另外还要维护和检查安全日志。
所谓安全管理,主要是对网络资源访问权限的管理。包括用户认证、权限审批和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功能。其目标是按照本地的安全策略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以保证网络不被侵害(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并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计算机网络是基于网络可识别的网络协议基础之上的各种网络应用的完整组合,协议本身和应用都有可能存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网络所使用的协议的设计问题,也包括协议和应用的软件实现问题,当然还包括了人为的因素以及系统管理失误等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中对存在的缺陷潜在利用,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系统资源耗尽,非法访问,资源被盗,系统或数据被破坏等,网络安全威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物理威胁:计算机网络中所涉及的物理威胁主要有窃取设备、信息和服务等,从已报废的设备中搜寻可利用的信息,间谍行为,假冒等。
系统漏洞威胁:主要表现为绕过设备的安全系统提供的不安全服务以及配置和初始化错误。
身份鉴别威胁:常见的有口令圈套,口令破解,算法考虑不周,编辑口令等。
线缆连接威胁:通过搭线窃听,拨号进入,冒名顶替等方式对网络造成威胁。
有害程序的威胁:包括病毒,逻辑,特洛伊木马,间谍软件等对系统或数据进行恶意的攻击。
现有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都是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设计的,它只能相应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无法防范和解决其他的问题,更不可能提供对整个网络的系统、有效的保护。如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只能解决确认网络用户身份的问题,但却无法防止确认的用户之间传递的信息是否安全的问题,而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只能防范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和系统的危害,但却无法识别和确认网络上用户的身份等等。
大部分网络安全问题是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针对一般的网络安全问题,为了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在运用法律和管理手段的同时,还需要依靠香型的技术来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常见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包括物理安全,安全隔离,访问控制,加密通道,入侵检测,入侵保护,安全扫描,蜜罐技术,物理隔离技术以及灾难恢复和备份技术等,
防火墙技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网络安全问题。防火墙产品主要包括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层代理防火墙,但是防火墙产品存在着局限性。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防火墙自身不能保证其准许放行的数据是否安全。同时,防火墙还存在着一些弱点:一、不能防御来自内部的攻击:来自内部的攻击者是从网络内部发起攻击的,他们的攻击行为不通过防火墙,而防火墙只是隔离内部网与因特网上的主机,监控内部网和因特网之间的通信,而对内部网上的情况不作检查,因而对内部的攻击为力;二、不能防御绕过防火墙的攻击行为:从根本上讲,防火墙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手段,只能守株待兔式地对通过它的数据报进行检查,如果该数据由于某种原因没有通过防火墙,则防火墙就不会采取任何的措施;三、不能防御完全新的威胁:防火墙只能防御已知的威胁,但是人们发现可信赖的服务中存在新的侵袭方法,可信赖的服务就变成不可信赖的了;四、防火墙不能防御数据驱动的攻击:虽然防火墙扫描分析所有通过的信息,但是这种扫描分析多半是针对IP地址和端口号或者协议内容的,而非数据细节。这样一来,基于数据驱动的攻击,比如病毒,可以附在诸如电子邮件之类的东西上面进入你的系统中并发动攻击。
入侵检测技术也存在着局限性。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漏报和误报严重,它不能称之为一个可以信赖的安全工具,而只是一个参考工具。
在没有更为有效的安全防范产品之前,更多的用户都选择并依赖于防火墙这样的产品来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然而相对应的是,新的OS漏洞和网络层攻击层出不穷,攻破防火墙、攻击计算机网络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因此,开发一个更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来有效保护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各网络安全厂商和用户的共同需求和目标。
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网络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就不可能采取主动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范,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2. 组织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对网络的安全现状不明确,不知道或不清楚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失去了防御攻击的先机。
3. 组织和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没有形成完整的、组织化的体系结构,其缺陷给攻击 者以可乘之机。
4. 组织和部门的计算机网络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安全体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效能。业务活动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给攻击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机会。
5. 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有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安全知识,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网络, 不能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积极、有序和有效的反应。
但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以往人们主要关心系统与网络基础层面的防护问题,而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问题,安全防护已经从底层或简单数据层面上升到了应用层面,这种应用防护问题已经深入到业务行为的相关性和信息内容的语义范畴,越来越多的安全技术已经与应用相结合。
实现网络安全的过程是复杂的。这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发挥其效能,从而确保实现预期的安全目标。因此,建立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我们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把组织和部门的所有安全措施和过程通过管理的手段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安全体系结构由许多静态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动态的安全分析过程组成。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全局的管理问题,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事故。安全不能简单的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设备来解决,必须把安全的建设融入到基础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不能单纯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应该从多个层面去考虑网络安全问题,一个完善的而且能够严格执行的安全管理策略,才是安全的核心。计算机网络安全应遵循整体安全性原则,根据规定的安全策略制定出合理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整个系统的安全。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就必须有严格的网络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网络才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