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桥梁工程标准化施工全过程
2025-10-08 02:11:09 责编:小OO
文档
1钻孔桩

一、施工准备

开工前,应完成“三通一平”、设计文件审核、原材料及其试验、设备选型、劳动力组织、开工报告等。施工放样采用2〞级精度的全站仪或GPS RTK进行,采用S3级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放样后插打护桩,护桩应牢固稳定有防护。钻孔设备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及进度等合理选择,优先选用旋挖钻及循环钻机。

二、护筒埋设

护筒顶面应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对于砂土和粉土等透水地层,用黏土换填至护筒刃脚下不少于0.5m,护筒直径大于设计桩径20~30cm,长度一般不小于2米,壁厚不小于10mm,护筒护筒埋设垂直,底部和四周所填黏质土必须分层夯实,顶部严禁承受荷载。

三、泥浆制备

注:上图为旋挖钻机泥浆池设置标准,回旋钻机泥浆池设置为每两个墩位设置一处泥浆池,泥浆池尺寸同上。

• 泥浆由水、黏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黏性土地层泥浆比重为1.05~1.20,黏度16s~22s;砂性土地层泥浆比重为1.20 ~1.45,黏度为19s~28s。

泥浆池防护:

泥浆池四周采用定制防护栏杆进行防护,防护栏采用拼装式,立杆高1.5米,网片尺寸高1.2m×宽2.0m,表面涂刷红白相间油漆。防护栏安装在挡土埝顶部,防护栏距离基坑边缘不小于0.5m,泥浆池内部采用塑料布对坡面进行防护。泥浆池围栏安装完毕后在四角安装夜间警示灯,警示灯采用LED干电池供电形式。

四、钻孔

• 钻机就位:检查场地及钻机主要机具的安装情况,钻头、钻杆垂直度、中心位置等符合要求后,才能准备开始钻进。

• 对中:钻机就位后,利用护桩恢复桩位中心,人工配合机械钻头对准桩中心,偏差不得大5cm。

钻进:孔内注入制备好的泥浆后下钻头开始缓慢• 钻进,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测泥浆比重,按照设计要求留取钻渣渣样。

五、终孔、清孔及检查

• 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孔位后,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孔底地质情况进行检查。清孔采用换浆法,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缩颈。清孔后及灌注前分别对泥浆各项指标进行测试,要求如下:

六、钢筋笼制作、安装

•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采用自动滚焊机进行加工制作。钢筋笼加工时,伸入承台部分的钢筋采用略大于钢筋笼主筋直径的1cm厚泡沫棉管套住并采用铁丝绑扎固定。泡沫棉管可隔离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方便混凝土与钢筋剥离,减少破除桩头时对钢筋的机械伤害,但位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成品钢筋笼检验合格后填写桩基钢筋笼成品标示牌,标志牌采用宽40cm高30cm车贴+铁皮。

验孔完成后下放钢筋笼,钢筋笼下放采用吊车双吊点吊装,钢筋笼不得拖地。钢筋笼孔口接长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接头钢筋必须预弯。综合接地钢筋必须进行标识并准确对接。钢筋笼下放后横担于孔口外枕木(220*160*2600mm)上,确保钢筋笼安装稳固。每根钻孔灌注桩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声测管,声测管壁厚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安装时采取措施与钢筋笼固定牢靠。相邻节段对应接头应做好标识,声测管底部出厂时焊接封堵,接头连接密封性良

好,顶部用橡胶盖封堵。下钢筋笼时及时向管中注入清水,安装好后,及时下放测绳检测声测管是否贯通,若不能贯通,重新撤除安放。

钢筋笼存放:

采用[14槽钢焊接图示存放架(图示为适用直径1米的桩基),钢筋笼在现场按规定区域临时放置在存放架上并用彩条布覆盖,严禁直接放在地面上。

七、混凝土灌注

• 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孔位后,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孔底地质情况进行检查。清孔采用换浆法,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缩颈。钢筋笼下放完毕后开始下放导管,导管逐节下放,导管下口至孔底距离为

25cm~40cm。首盘混凝土灌注必须保证导管埋深1米以上,首盘砼料斗必须满足封底要求。混凝土灌注时应采用过滤网过滤混凝土,防止大块砼结块入孔堵塞导管。灌注过程中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测绳及测锤及时

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标准养护试件: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一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1组试件。

八、管理要点

严格按照审批确定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执行,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管理。

• 施工放样:测量组放样中心桩位,交桩给现场技术人员,做好桩位保护;

• 护筒埋设:现场技术人员复核护筒埋设位置及偏差;

• 泥浆制备:现场试验人员检测泥浆指标;

• 桩基开钻:现场技术人员检查钻头对中及机械稳定情况;

• 桩基钻进:每个承台第一根桩技术人员见证留取渣样;

• 终孔检查: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指导采用检孔器进行终孔检查,合格后向监理报验;

• 钢筋笼: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进行出厂检验及现场孔口连接检查,合格后向监理报验;

• 桩基灌注:现场试验人员对混凝土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并制作试件,现场技术人员全过程指导灌注。

2承台

一、基坑开挖

 承台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放坡开挖,人工清底、凿除桩头。基坑开挖时,开挖线外设置20cm高挡水台,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部。坑内设置集水井及排水沟。(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基坑,特殊基坑开完按相应专项方案施工)

• 承台基坑围护采用围栏全封闭,挂密目网,设开口及步梯台阶(含扶手)。步梯采用组装式,定制加工,带扶手,扶手采用红白漆涂刷,可周转使用。

二、钢筋加工安装

•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制作,平板车运到现场,基底检查合格后,

精确放样定位,现场绑扎。为保证承台骨架整体刚度,需设定位支撑。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钢筋加工安装时按设计要求埋设冷却管。

• 墩身预埋筋采用定位卡具安装。

三、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 模板应满足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采用定型钢模板,加固牢靠。普通承台砼浇筑采用溜槽入模;混凝土运输车无法直达送料口时,可采用汽车泵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 大体积混凝土首个浇筑体应进行工艺试验,对初期施工的结构体进行重点温度监测。温度监测系统宜具备自动采集、自动记录功能。

•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二次收光,土工布覆盖并按要求洒水养护。

• 标准养护试件: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一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1组试件。

四、预留预埋

• 承台需要预埋沉降观测标,在对角方向各埋设一枚;承台接地钢筋为单独设置,环向将每根桩基接地钢筋串联起来(桩基接地钢筋要求明显标识),连接采用“L”型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cm单面焊。钢筋采用直径16mm的光圆钢筋,从承台引出至墩身内。

五、管理要点

严格按照审批确定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执行,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管理。

• 基坑开挖:测量组放样,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开挖交底;

• 桩头凿除:现场技术人员测量高程,进行凿除标高交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开始凿除;

• 钢筋施工: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进行钢筋加工过程中检查,现场安装检验合格后向监理报验,现场主要检查钢筋数量、间距、保护层、预埋筋及综合接地等;

• 模板安装: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检查模板的尺寸、高程及结构稳定性;

• 承台浇筑:现场试验人员进行混凝土性能指标检测及试件制作,现场技术人员旁站指导浇筑;

• 承台养护: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进行检查,养护前三天每天两次检查养护情况。

3墩身

一、模板安装及脚手架搭设

墩身防护采用脚手架,脚手架按双排搭设,外侧密目网维护,作业平台铺设脚手板并有效固定。脚手架外侧设剪刀撑,搭设角度为45°~60 °。上下脚手架采用塔梯组拼,周转使用。

• 模板应满足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 模板安装完成后设置缆风绳,地锚固定。

• 模板加固时拉杆必须采用双螺帽紧固。

二、墩身钢筋

• 钢筋分为墩身钢筋和顶帽钢筋,采用钢筋场集中加工,墩身钢筋现场墩位绑扎,顶帽钢筋绑扎整体吊装。

• 钢筋主筋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25%,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cm,基顶以上3m范围内禁止设置接头。

• 钢筋与模板之间用混凝土垫块支垫,强度为C35,垫块布置要相互错开,呈梅花形布置,且数量不少于4个/m2,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综合接地系统: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接,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接。墩身接地钢筋与承台环接钢筋采用L型焊接,与墩帽接地端子采用搭接焊,焊缝长度满足: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 墩身测试端子设置在地面以上0.2米处,共设置一枚,设置于大里程左侧。

三、墩身混凝土浇筑

 桥墩台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泵送入模,分层浇筑,连续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 施工时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防风、防晒、防冻、防雨,浇筑完成后顶部及时抹平进入养护程序。

• 拆模后的混凝土立即使用保温保湿的无纺土工布覆盖,外贴隔水塑料薄膜,使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不间断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拆除养生毯,再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

四、墩身自动喷淋养生

墩身夏季养生采用塑料布包裹,自动喷淋养生,水车定时加水,养生不少于14d。

五、墩身预埋预留

• 墩柱预埋件有:沉降观测标;接地端子(测试端子墩身大里程右侧1枚,离地面1米;墩顶2枚);吊篮预埋螺栓等。

六、墩身结构物标识

墩号标志直径为40cm,圆圈线宽2.5cm,文字采用黑体,朝向便道一侧;

• 沉降观测标为40cm*40cm,环形文字标识直径35cm;

• 同条件试件养护架采用钢筋焊接成笼,加锁封闭,尺寸为50*50*20cm,支腿高度10cm,涂刷红色油漆;

• 墩身二维码粘贴于地面以上1.4米位置且朝向便道一侧。

七、支座垫石

支座垫石外模板采用钢模板,严格按照支座结构尺寸预留锚栓孔,孔位预留采用外径100mm的钢管包裹塑料薄膜,钢管外侧采用型钢精确定位,孔位偏差应小于10mm。

• 垫石平整度控制采用水准仪实时测控,水平尺检验控制收面平整度。

• 由专业化施工队伍批量施工。

八、桥墩吊篮、围栏

加工完第一套吊篮后应立即组织进行预拼装,总结预拼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优化后续吊篮钢构件加工尺寸。

• 吊篮安装前必须检查吊篮墩身预埋件埋设情况,平面及立面位置。在确定预埋件位置安装准确后进行吊篮钢构件安装。当吊篮的钢构件安装到位并通过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最后进行步板安装。

九、试件留置

• 标准养护试件: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一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1组试件。

• 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少于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入模处取样,养护方式与现场养护方式一致,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保证试件不丢失和损坏。

十、管理要点

严格按照审批确定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执行,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管理。

• 模板安装:测量组放样,现场技术人员进行立模交底;

• 钢筋施工:按照验收标准及规范,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检查钢筋加工及安装、综合接地系统、桥墩预埋预留件等,合格后向监理报验;

• 桥墩浇筑:技术人员全过程检查模板加固措施、旁站指导浇筑;现场试验人员进行混凝土性能指标检测及试件制作;

• 桥墩养护:现场技术或安质人员进行检查,养护前三天每天两次检查养护情况;

• 支座垫石:技术人员进行垫石施工控制,实时控制垫石中线、锚栓孔位、标高、平整度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