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管理学大纲(整理)
2025-10-08 02:11:51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1)必须是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的目标。(二)管理的载体是组织(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蒋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五大职能。组织中管理分为上层主管、中层主管和基层主管。(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五)管理者的角色。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把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1)管理一个组织(2)管理管理者(3)管理工人和工作。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1)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2)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三节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二、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三、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第四节  管理主体—管理者

一、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铀有贡献责任的人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3、基层管理者

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1、综合管理者2、职能管理者

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1、直线管理人员2、参谋人员

二、管理者的素质

(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政治与文化素质。2、基本业务素质。3、身心素质

(二)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如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一线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包括观察人、人际交往等。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如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战略性的,长远的重大问题处理能力等。

高导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所处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要求越高。

(三)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创新素质:1、创新意识2、创新精神3、创新思维4、创新能力。

      第五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

四项试验:搬运生铁块,铁揪实验,最基本的是工时试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配备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

其他代表人物:1、卡尔.乔治.巴思2、享利.甘特3、吉尔布雷斯4。哈林顿.埃默森

课外:

主要贡献:以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重点放在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和工作定额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上。

四个第一:第一个将科学原理和方法用来解决管理问题;第一个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对于车间一级的管理,第一个开展系统的时间和动作研究;首次提出对工人要进行科学地挑选与培训。

泰罗制的缺陷:(1)局限于低层次、车间;(2)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3)几项失败:心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

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法国人。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法约尔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任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4.管理要素

三、马克斯.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组织理论之父)

德国人,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教育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英国管理学者林德.厄威克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古利克

厄威克主要著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他提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1。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协调原则。4。职权原则5。职责原则6。明确性原则7。一致性原则8。管理宽度原则9。平衡原则10。连续性原则

      第六节  行为科学理论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行为代表人物梅奥。

梅奥的霍桑试验:照明度试验,装备试验,访谈活动,绕线试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职工士气)

梅奥的观点:(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爱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能要求高层次的需要。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不具备时会产生不满,具备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激励。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激励因素不具备时不会引起不满,具备时产生很大激励,来自工作本身。

3.费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M=V.E。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E代表可能获得该价值的概率。费鲁姆认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4.麦格雷戈的X—Y理论。

5.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1。1贫乏管理方式1。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5。5中间型管理主要9。1任务管理方式9。9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第七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2.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

3.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经理的职能》: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和马奇,《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

5.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的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理论和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

6.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