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林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0期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Building Fire Extinguisher
Tang Lin
(PetroChina Tarim Oilfield Company Quality Test Center,Korla 841000,China)
摘要: 在有火灾隐患的危险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能在第一时间扑灭初起火灾,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文章介绍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设计举例。
Abstract: If we place with a certain number of fire extinguishers in the risk fire hazards, we can put out the fire in first time and reduce the fire losses to a minimum.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method of building fire extinguisher configuration, and gives design example.
关键词: 危险场所 灭火器 配置 设计
Key words: dangerous places;fire extinguishers;configuration;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066-02
0引言
灭火器作为第一线的灭火设备,在扑灭初起火灾、减少人员伤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国内外有关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约有60%~80%的建筑初起火灾,都是在灭火系统启动之前或消防到达之前,使用灭火器完成灭火任务的。因此,结合各类建筑场所的使用性质和安全要求,如何正确合理地进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是十分重要。
1配置场所火灾类别的确定
根据场所内物质及其燃烧的特性确定易发火灾的类别:场所内主要为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易发A类火灾;场所内主要为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易发B类火灾;场所内主要为可燃气体(如煤气、半水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易发C类火灾;场所内主要为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等),易发D类火灾。场所内主要为发电机房、配电间、仪器仪表间,易发E类火灾。
2配置场所危险等级的确定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以下简称《规范》)工业建筑主要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的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来划分火灾危险的等级,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可将甲、乙类生产场所和甲、乙类物品贮存场所列入严重危险级场所;丙类生产场所和丙类物品贮存场所列入中危险场所;丁、戊类生产场所和丁、戊类物品贮存场所列入轻危险级场所。
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为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为中危险级场所;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为轻危险级场所。
3配置场所计算单元的划分
计算单元是指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区域,分为组合计算单元和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的划分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只能局限在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之内。不同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的场所,应作为不同计算单元考虑;对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的相邻场所,可作为组合计算单元考虑。如办公楼内每层成排的办公室,宾馆内每层成排的客房等。当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有一项或二项与相邻的其他场所不相同时,应作为计算单元考虑。如办公楼内某楼层中有一间专用的计算机房和若干间办公室,则应将计算机房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考虑,将其他若干间办公室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单元考虑。
4各计算单元保护面积的确定
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按建筑物建筑面积确定;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按堆垛、储罐占地面积计算。
5各计算单元所需灭火级别的确定
各计算单元所需灭火级别计算公式:Q=KS/U,式中,Q为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S为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U为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m2/B);K为修正系数,取值见表1。
地下场所所需灭火级别计算公式:Q=1.3KS/U。
6各计算单元灭火器设置点(N)的确定
灭火器的设置点数根据计算单元的面积大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及灭火器的设置要求确定,并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1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的数量最少为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保护距离是指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灭火器设置点到最不利点(距灭火器设置点最远的地点)的行走距离。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即为设置点的最大保护距离,它仅受火灾种类、危险等级和灭火器型式的制约,而与设置点配置灭火器的规格、数量无关。A、B、C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见表2。D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E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应低于该场所内A类或B类火灾的规定。
根据保护距离最终确定灭火器设置点的方法有:保护圆设计法、实际测量设计法及保护圆结合实际测量设计法。一般对单元,可用保护圆设计法;对组合单元,可用保护圆结合实际测量设计法;对或组合单元,都可用实际测量设计法。
7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
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计算公式:Qe=Q/N式中,Qe为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N为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
8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和数量的确定
8.1 灭火器类型的选择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磷酸铵盐干粉、泡沫或卤代烷灭火器。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碳酸氢钠干粉、磷酸铵盐干粉、CO2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或卤代烷灭火器。极性溶剂的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C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碳酸氢钠干粉、CO2或卤代烷灭火器。A、B、C类火灾都会发生的场所,应选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D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扑灭金属火灾的专用灭火器。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碳酸氢钠干粉、卤代烷或CO2灭火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CO2灭火器除外)。
8.2 灭火器规格的选择灭火器的基准规格,取决于配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程度。A类和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配置基准见表3。D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应根据金属的种类、物态及其特性等研究确定。E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不应低于该场所内A类(或B类)火灾的规定。
8.3 配置点灭火器数量的计算根据已经确定设置位置的灭火级别值和灭火器类型查《规范》附录A则可计算出配置点灭火器的数量。
9设计举例
电子厂房,长80米,宽36米,只设有室内消火栓,如何配置灭火器。
9.1 确定危险等级:经查《规范》电子厂房为中危险级。
9.2 确定火灾种类:电子厂房易发为A、E类火灾。
9.3 确定计算单元:将该厂房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9.4 计算保护面积:2880m2。
9.5 确定灭火级别灭火级别的计算公式Q=KS/U,电子厂房只设有室内消火栓,故K=0.7。由于该厂房为“中危险级A类火灾场所”,故灭火器配置基准值U=75m2/A。故该厂房的灭火级别:Q=KS/U=0.72880/75=34.56A。
9.6 确定灭火器设置点(N)该厂房按照“中危险级场所、A类火灾、手提式灭火器”考虑,经查《规范》可知,每点最大保护距离为20 米,再根据厂房的尺寸指标,确定灭火器设置点数为8。
9.7 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Qe)由公式Qe=Q/N知:Qe=Q/N=34.56/8=4.32A。
9.8 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①灭火器类型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均可适用于A、B、C类火灾及电气类火灾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②灭火器的数量:根据Qe值和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相除计算得出。按照“中危险级A类火灾场所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2A”,计算得出灭火器的数量为:Qe/2A=4.32A/2A=2.16,取3;③确定灭火器配置方案:共有8个设置点,每个设置点为3具MFZL4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