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数学与生活论文
2025-10-08 02:11:43 责编:小OO
文档
数学与生活论文

数学与生活论文

  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1

  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数学课堂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与生活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生活实践经验,让他们接受比较系统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无疑会有一些困难,这就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是数学成为中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1、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比较、推理和交流、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中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应用题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调查家里洗衣粉、味精、大包小包零食的重量。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然后通过体验老师所准备的不同克数的实物再次体验100克、1000克等不同物体的重量。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当他再次拿到包装物品时还会有意无意去猜测它的重量呢!而教学的目的也正在与此!

  2、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程往往是教师先给出数学问题,再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周而复始,学生成了解题工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中的问题来展示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数学教师应多从生活中寻求数学教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学校给我们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自己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找出平面的图形。学生观察后很快找到了很多平面图形:

  地板、纸箱、粉笔盒等的表面找到了正方形;

  包包、牙膏盒、教室、墨水盒等表面找到了长方形;

  杯子、日光灯管、暖气管、篮球、足球等的表面找到了圆;

  ……

  接着我又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家庭,找出熟悉的图形,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

  生1:我的家:我家的饭桌面正方形,电视屏面是长方形,客厅的地毯是圆形的……

  生2:我的卧室:床面、写字桌面、电脑屏面是长方形,墙壁灯是球体……

  ……

  有了这些直观的认识,就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彰显其价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活动。

  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进行调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班级单元测验后的平均分,附近菜市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数学课堂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地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的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光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也才能真正体验和收获内在的真正的学习快乐。数学永不停息的生命在于: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的必由之路。

  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应生活化。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一、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将原教材单纯计算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五.四班刚刚举办的数学手抄报评比中,板面设计合理,字体工整的占全班人数的,板面新颖别致,字体隽永,色彩搭配合理的占全班人数的,谁愿意帮助算一算,板面好的.字体工整的共占班级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素身体验了数学手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联华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爷仨谁喝的多?同时用电脑演示三瓶喝去的过程。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