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2025-10-08 02:11:40 责编:小OO
文档
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经历教育行动研究。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切实提高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经历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历,在经历中体验、感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在经历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道德教育只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其实效性,必须把学生体验感悟放在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加以研究和实践,才有可能赢得学生心灵。只有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此我们把经历教育行动研究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简称“融合教育”行动研究)。

“融合教育”行动研究即把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互相促进,紧密结合,同时运作,形成整体。实施道德教育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步培养学生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融合教育”研究,大力提高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形成,开发道德智慧和多元智能。

2、通过“融合教育”研究,在教师培训中实施融合教育,抓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提高校长、教师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施能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校长、教师。

3、通过“融合教育”研究,大力提高实验校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施水平,打造实验校特色、优势,造就一批四平名校、省名校。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学生、教师、家长和谐一体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2、在“经历教育活动指导”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教育”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在“大型集体活动的经历教育”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5、德育学科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6、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7、在“学生课外活动的经历教育”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

“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即以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多元智能为目的,运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具体的教育行动中研究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研究状态下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实践(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每位教师、家长既是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实施者,又是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者。行动研究的结果,要求既取得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工作实效,又取得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科研成果,使我们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行动研究贯穿整个课题的始终,力求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中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二者互相协作,共同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还运用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或综合运用,或单独运用都根据研究的需要科学地选择。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市教育局总课题组,下设五个小组,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有效指导工作

市教育总课题组:

组 长: 牛立坚

副组长:隋凤喜 柳喜荣 赵青山

成 员: 马玉泉 孙彩云 赵 军 于 天 韩先俊

李 凌

活动指导组:

组 长:孙彩云 

成 员:张启娟 姜 丽 张秀芳 胡庆东 索凤伟 

学术研究组:

组 长:马玉泉 

成 员:马玉泉 孙彩云 赵军 李 凌 石自辉 衣荣辉 侯凤臣 宋雅茹 金彦东 王 学 于 波 杨 真 苏显华 陈 晔 侯广杰 李桂华 冯守清 贾国良 王贵海 王家峰 王文怡 宣晓洁 赵惠平 高晓波 许友祥 刘晓阳 朱长河 赵艳华 徐春雁

宣传报道组:

组 长:赵 军

成 员:李树鑫 杨 梅 李华一

课题管理组:

组 长:葛振骞 

成 员:于明晶 王大恒 

文秘档案组:

组 长:李爱民

成 员:张启娟 张淑莹 孔 华

市教育局总课题组确定20所市级实验校作为“融合教育”研究的实验校。即:铁西区第十七中学、铁西区迎宾街小学、铁西区八一希望小学、铁西区北体育街小学、铁西区地直街小学、公主岭实验小学、公主岭西四小学、双辽一中、梨树乡中学、沈洋中心校、梨树实验小学、铁东区第三中学、铁东区第二中学、铁东区第一实验小学、铁东区路小学、铁东区六马路小学、铁东区朝阳小学、铁东区平东二小、叶赫中心校、四平市实验中学。

2、县(区)成立分课题组,加强对本县(区)课题研究的领导并有效指导工作

每个县(区)把“整体构建”所设的10—14所实验校作为“融合教育”实验校,以实验校工作推动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3、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1)分课题、子课题的评审、立项、检查指导制度和结题鉴定制度。

(2)建立“融合教育”的检查指导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单位、个人、成果)评奖制度、资料成果管理制度、(实验校、班级、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制度等。

五、研究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把校长、教师培训与提高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层层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1、培训责任划分见下表:培训人

培训对象市教育局、市总课题组

市、县两级课题组成员,市级

实验校校长、骨干教师县(区)教育局、分课题组

县(区)各级实验校校长、骨干教师市、(县)级实验校校长

本校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