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37届(2021)楚才写作大会特等奖作品
2025-10-08 02:10:31 责编:小OO
文档
淘气鬼与乖孩子

(小学三年级)

叽叽叽……一阵鸟叫声把我弄醒,我揉了揉眼睛,准备起床。一看,房顶怎么是斜的?还有一扇田字格的窗户,窗户上有几只麻雀歪着脑袋对我叫。

天啦!这是哪里?我赶紧翻身起来,从窗户看出去全是两层、三层的红瓦房子,这里怎么这么像妈妈小时候住的有暗楼的家?

我穿好鞋来到楼梯口,这里搭着一架竹梯子,我顺着梯子下到二楼,屋里摆着沙发和一只方方正正的黑箱子,黑箱子里放着妈妈曾带我看过的经典港片《赌神》。一个女孩正拿着玩具在客厅跑闹,真顽皮。咦,这个小女孩怎么这么像妈妈小时候?我赶紧跑到一楼,走出大门,抬头一看:宏昌里26号,这里真的是妈妈小时候的家。

突然一阵风吹过,迷住了我的眼睛,周围的场景慢慢旋转起来,等我睁开双眼的时候,发现已经来到沈家帮。我欣喜万分,因为这里正是我太外婆的家,两层楼的小楼房,妈妈童年的快乐时光都是和小姨们在这里度过的,我最喜欢听她讲小时候在这里发生的趣事!

耳边传来几个小女孩的笑声,我循声看去,她们正在屋里逗狗撩猫,身边还有几只可爱的小鸡,屋子角落里有一个鱼缸,里面好几条圆滚滚的珍珠金鱼,窗台上还蹲着一对虎皮鹦鹉。嘻嘻,太外婆家真像动物园!

一阵寒风吹过,下雪了。三个小女孩正拿着锅和铲子在院子里扮家家酒。这时从厨房里传来一声夹着怒气的喊声:“我的锅和铲子呢?我要做饭啦!”三个小女孩一听,丢下锅铲就笑着跑开了。跟随着她们的脚步,我穿梭在像迷宫一样的巷子里,一会儿来到葡萄架下,一会儿揪朵花,一会儿捅下冰柱,一会儿玩个转糖……

突然有人在轻声叫着“恩恩”,我慢慢睁开双眼,是妈妈,她轻轻地摸着我的小肉脸说:“你做什么美梦呢?还在笑!”

我高兴地抱着妈妈说:“我回到了你小时候,真有意思,你和小姨们可真淘气啊!妈妈我可比你乖多啦,我只在家里做游戏,然后就是不停地学习、做题、上兴趣班!”

妈妈笑着沉默了。(完)(小学四年级)

淘气鬼之啃指甲篇

你尝过手指甲的味道吗?外硬内软,味道苦咸,牙齿和指甲碰撞刮磨,从边沿啃起,一长条撕落下来,微疼——这是我每天要重复上百遍的动作。

因为长期的啃磨,我的指甲比正常人短一半,指肉外翻卷翘,指甲边角早已下陷,中间像被老鼠啃过的玉米粒一般凹凸不平。

前天我听到爸爸悄悄地和妈妈议论:“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非得给她涂点辣椒水不可!这样下去,手都啃没了……”

“她的手已经咬破了,涂辣椒水得疼死!”听闻此言,我不寒而栗,瑟瑟发抖,如酷刑加身。

淘气鬼之偷看IPAD篇

今晚妈妈加班,又开启了“云带娃”模式。

在视频中妈妈严肃又不失温柔的声音清晰地传来,讲着我听不懂的筹资、投资项目……我练了一会字手酸了,扭扭脖子晃动晃动腰,手撑向天花板伸了个大懒腰,一眼瞥到了一个精彩的公众号标题,瞬间被吸引。

突然微信对话框弹出一个截图,图片上我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好吧,又被妈妈抓到了,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是今天第几次掉线了,你怎么就不能管住自己呢?”妈妈的授课还在继续,可是盯视我的眼神逐渐变得凶狠,像无数条荆鞭打在我的身上,生疼。

科学课,教室一如既往的闹哄哄,突然我的同学冯小青毫无征兆地失控般冲出了教室,我条件反射想把他抓回来,起身追向冯小青。

本来趴在讲台上的科学老师晃动着他肥硕的身体,用武汉话对着冯小青大喝一声:“把刚刚跟你疯的女生叫上来……”

调皮惯犯冯小青扭着屁股笑嘻嘻地一摇一摆向我走来,我的脸唰的一下全红,后背的衣服也被冷汗浸湿,脑子里冒出无数个“怎么办”“怎么办”。

情急之下,我推了推坐在前方的“女侠”张君君,让她帮忙顶罪,她竟同意了,我如释重负……

乖孩子之戏曲主唱篇

“你就是那个咏梅的吧?”进校门时,一个不认识的老师脸上堆满了笑拉住我问道。

“咏梅?哦,对,我是学校戏曲社团黄梅戏《咏梅》的主唱。”

《红楼梦》第七回里描写漂亮的女孩子曾写道: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我就是这样的一个美好存在。圆圆的眼睛如水杏一般顾盼生辉,梅花的清丽高洁、超凡脱俗从我悠扬婉转的声音中流淌。无数次训练我从不迟到缺席,社团老师说我是个乖孩子;一场场演出我完成,为学校赢了荣誉和赞赏。

只是在面对摄像机时我会悄悄缩一缩被啃得不成样子的手指头。

乖孩子之悦读篇

“妈妈,你知道魏永康吗?他曾经是一个神童,最近去世了,他的死真是印证了情深不寿,悲极必伤。”妈妈听到我的用词,有些呆住了,反问道:“你在哪儿看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微信公众号呀,我看那也是在学习呢!”

“妈妈,明天要在班上做阅读分享,我分享《红楼梦》吧!”

“《红楼梦》?这可是四大名著,宝黛的爱情故事你讲得明白吗?你要分享什么,茄鲞吧,你这个吃货……”

“不是的,我要分享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我想给同学们讲讲四大家族的护官符……”

那种呆住了的表情又一次出现在妈妈的脸上。阅读分享如约而至,我津津乐道地给同学们讲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站在台上,看到“女侠”张君君一脸羡慕的表情,我很开心。

时间就像沙漏,沙粒不断坠落,滤去了淘气,累积了乖巧。淘气鬼和乖孩子,都是童年该有的模样。(完)社会进步最大

(小学四年级)

“兜兜,快来看看你的存款,里面都快6万块了!你这零花钱可以买好多东西哟!”正在卧室刷手机的妈妈对着书房里正在做作业的我大呼小叫。

“是吗?那挺好的。”我略微抬了抬头,平淡地回答道。

6万的存款,6万到底有多少呢?

我提笔在草稿本上写下1个6,再在后面加上4个0。我盯着这串让大人兴奋不已的数字看了好一会,心里却激不起一丝水花。

这是一笔存在招行亲子卡里的钱。

还记得2019年寒假那天,我带着几年来攒下的零花钱,外加卖废品刚挣来的6块,在妈妈的陪伴下去银行,趴在窗口看着验钞机“咔咔”数钱,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我也有银行账户了!

此刻,躺在我左手边的华为平板里也有一串数字安静地呆在微信钱包里,这串数字曾在“红包”和“转账”里使用过很多次。我打开抽屉,从最里层的角落里翻出来一个小账本。随着手指间的翻阅,思绪也回到了从前。

“爷爷奶奶鸡年大吉!”我一边喊着祝福语,一边忙不迭地接过压岁钱,一溜烟跑回房间,笑眯眯的像个财迷一样,用胖胖的手指笨拙地数着一张张百元钞。

而现在呢?过年时吉祥的祝福没有变,但厚厚的红包袋却都被微信里的红色方框取代了。那些能摸到、能闻到香味的人民币,变成了

各种数字掉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你这个星期的零花钱,10块够不够,要不下个月再涨点?”小时候,家人每个星期轮流给我发放“巨款”。一年下来,10块又10块地积攒下来,鼓鼓的钱包揣进怀里可真满足。

可如今呢?“兜兜,快收一下红包,这周的零花钱微信转你了!”家里没有了纸币,大人也不再使用钱包。

我从不带平板出门,也没扫过付款码,吃穿用都不愁的我,似乎没地方需要花钱。妈妈说那是我的存款,可我觉得看不到、摸不到的它,不过就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罢了。

上学的路上,我看到地铁电视上播放着人民币背后的故事,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哎,这些美丽的风景与人物以后恐怕只会留在回忆里了。

我忍不住向身旁的妈妈倾诉“没钱”后的难过,妈妈想了想说:“是因为失去了发零花钱和存钱的仪式感吧?”

“我想使用真正的钱,那样才感觉是我在支配它。存在卡里的钱我没法花,移动支付就像是冷冰冰的加减法。”我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妈妈笑了,打开手机翻到2020年1月的朋友圈。一张照片中,我正趴在微信支付窗口上认真地输入数字,第二张照片则是腾讯公益发给我的感谢信。

对,我想起来了,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曾毫不犹豫地用存款通过微信捐赠给红十字会。虽然我们不能亲手将钱送给医护人员买用品,但正是这种不用当面接触的便捷方式,让千千万万的人都可以传递温暖啊!还有,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也是手机支付帮无数人解决了生活物资……想到这里,我好像悟出了点什么。

“嘀,学生卡!”伴随着刷卡机轻快的播报声,闸门顺畅打开,手拿地铁卡的我快速走出站台,现在的生活真方便啊。

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想明白了——我失去摸不到钱的实在感算不了什么,新闻里说,数字货币和移动支付代表着新的文明,它的背后可是我们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啊!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我怎么也“恋旧”了呢?

想到这里,脚下的步伐越发变得轻快起来。嗯,咱以后接着存钱去!(完)乡间趣事

(小学五年级)

作为一个生长在城市里的娃娃,我最初是从大人口中听说到乡村的——妈妈陪我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是老先生魂牵梦绕的家乡四季。可我不明白,这么醉人的景象为何要“愁”呢?

姥姥哼唱着小曲给我描绘过乡村生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哞哇哞哇它们唱,还有一只短笛在吹响……曲子好听,我也会唱,但我不知道怎么爬上老牛的背,坐在上面屁股会有什么感受?

直到三年前的清明,妈妈说要带我回老家扫墓踏青。“乡村!乡村!”我在心里欢呼着,觉得这个词读起来就很温馨、亲切!

老家其实并不远,坐高铁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但要到真正的乡村还要换汽车,下了汽车,老家的亲戚托着我翻进了一个小摩托改成的三轮车,我从没见过那样的车!车上的座椅居然是一个个小木凳。车在泥土石子路上开,我跟着小板凳一起在跳动,哪里是坐,简直是在玩“萝卜蹲”嘛!姥姥一路扶着我的肩,担心我不习惯。嘿!我可新奇得不行,特别是转弯的时候,感觉好像要被甩出去,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这样的车,坐多久我都不会晕车呢!

那次去主要是扫墓,老家的舅爹一路陪着我们。舅爹说话声音很洪亮,方言我也不太听得懂,姥姥、妈妈拿着准备好的香纸鞭蜡,舅爹要背我,妈妈本来要去拦,但姥姥说山路陡还真得舅爹背呢!虽然第一次见舅爹,我却不觉得生疏就爬上他的背。舅爹的背好宽大,我趴着一点不觉得颠,高高低低的,一会儿就到了,妈妈还落在我们后面呢。舅爹说,爬山路是山里人的绝活,不是一条路直着上,有时候绕点路反而省力走得快。

那天的午饭是在房间外面吃的。一个大圆桌正对着屋门摆着,大人小孩一起快有二十号人吧,高高矮矮的凳子围成一圈,我和几个同龄的小孩子坐最矮的板凳,靠着大人。看我们吃饭,屋前屋后拢过来几只鸡,还有别家小狗也默不作声地过来了,感觉它们的嘴都可以直接伸到我碗里来!看它们过来,其他小孩子就端起碗站起来,一边吃一边喂它们,我也跟着一起,自己扒两口挪个地方喂喂“跟屁虫”。桌子旁边就是刚从地里摘来的菜,鸡吃两口我喂它的,啄两口放地上的,既没人赶鸡,也没人批评我,哈哈,自在哟!

饭桌上妈妈和长辈聊起想念家乡的笋子了,舅爹发出铜铃样的笑声,叫住和我一起逗鸡狗的小姑娘,要带我们去摘笋子!

放下碗跟着他们,我以为还要走很远呢,哪知道就在屋后!好陡的坡!只见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弟弟转眼就爬上去了!说是山里人的绝活真不假!舅爹一个箭步就跨上土坡,朝我伸出他的大手,妈妈在后面托起我撅起的屁股,我也算上了坡!要是多在乡下呆几天,我肯定也能身手敏捷,搞不好还可以在芭蕾课上亮些绝招呢!

我当时还想着应该像《采蘑菇的小姑娘》吧,瞪大眼睛找笋子!那几个孩子和舅爹很有默契,朝四面分散开来,用脚弄出好大动静。我再过去一看,好家伙!敢情笋子都躲在草和叶子下面,伪装的“被子”一掀开,星星点点都是笋子的小塞子!我抱起一个大个的,可怎么使劲笋子也纹丝不动。舅爹抄着锄头,围着那个欺负生人的笋子锄了一圈又一圈的土,我看呆了,原来那个尖儿底下还有那么深的“地下室”啊!挖出那个“大宝藏”后,舅爹转身去锄那些更小的笋子,说“笋婆”老了,这个天要吃嫩的!我恍然大悟,就朝更细长的“笋孙”伸手(“笋孙”是我给它们起的名字,嘻嘻)!

姥姥这时候也来了,告诉我该“动脚不动手”!她话音未落,只听“砰——轰——”两声,我抱着刚出土的笋子摔了个屁股蹲儿!姥姥扶起我,手把手地示范给我看,该如何用脚抵住地,把整个脚掌压在笋子上,再整个身子前倾——笋子果然乖乖地服软。整个闷声倒下!我心想原来干农活有这么多技巧呢,门外汉还真是有力使不出哩!

返程时,我想真的走走田间小路,居然还真偶遇了一头牛!是犯了牛脾气挡住我们土路的牛!田埂一边是个水塘,一边是油菜花地,还真不好绕过去!最后是舅爹他们一个在前面抓住它的鼻子,一个在后面推它的屁股,它才半推半就地进了水塘,泡它的午后桑拿!这田里的牛还真有点派头哦!

返城的高铁上,姥爷故作神秘地问我,姥姥摘笋子为啥怕出声,我一脸茫然,姥姥的表情有些得意又害羞。原是他们当年一起下放农村时候,姥姥曾到山里偷桃子,后来被大队干部批评。姥爷笑话姥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姥姥则一口咬定山里的桃子自生自灭算不得偷,听故事的我问姥爷:“桃子好吃吗?”姥爷没提防“陷阱”搭了嘴“甜得很呢!”我顺势说姥爷自己也吃了没资格笑话姥姥!一家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的。

后来妈妈告诉我,其实下放的时候生活很艰难,乡村里过去的生活远没有现在便利,一点一滴全靠双手,勤劳智慧处处要用心!

这次回老家,我对乡村也算有了发言权,我觉得用心、用双手生活,就是很有趣的经历了啊!难怪那么多生活在城里的人会想念乡村呢!那可是我们最初的家园!(完)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小学六年级)

由于天生的过敏体质,从小我便常常生病。幼儿园里,如果十个小朋友中有两个感冒,必定有我。别的小朋友感冒,喝喝水,吃吃药,过几天便好了,而我感冒时,三天变发烧,发烧三天变肺炎,每年两次换季都要去医院打针一周,全家为此伤透了脑筋。

但从去年寒假至今,我已有整整22个月没有打针了,创造这个“奇迹”的是运动,前后两项运动改变了我的体质,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从中收获满满,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三岁开始,每次去国际广场,我都会趴在冰场的玻璃外,眼巴巴地看着哥哥姐姐们在冰上玩耍,我多次请求爸妈让我学习,直到五岁满足了年龄条件,我正式成为了一名花样滑冰学员,同期一起学的小朋友有六人。

刚开始的半年,花滑学习轻松愉快,我享受着在冰面上翱翔的自由。可是后压圆动作开始时,真正的挑战才来临。向右后滑动,人很难平衡,身体必须倾斜才能有圆的轨迹,但倾斜一过,立刻摔倒。第一次后压圆课,我几乎是滑一米摔一次。半个小时后,连教练都摸着我的头问:“疼吧?休息一下?”我强忍着疼摇摇头,因为一停下来会觉得更疼。刚一下课,我一踩到冰外的地毯上,就扑到妈妈怀里大哭——太疼了。哪怕有防摔“屁屁裤”,还是疼。妈妈看到我的样子,以为我会放弃,没想到我哭完就要求妈妈加课。爸爸妈妈看到我上课更加仔细观察教练的动作,在家也琢磨动作的细节,送我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滑冰鞋。

这是一双加拿大生产的专业入门级冰刀,纯白的真皮鞋面细腻光滑,脚踝处内胆厚实,刀刃锋利光亮……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冰场免费冰刀可以比拟的。我抱着它,爱不释手,更加坚定了学好滑冰的决心。

后来三年,它陪伴着我学会了让六位伙伴放弃滑冰的压圆动作,学会了半周跳和一周跳,无数次的摔倒和爬起,使我更加感受到对花滑的热爱,从不喊累,从不停课,直到疫情来临……

那时的武汉,不能出门,不能去冰场上课,甚至不能下楼散步,我每天都没什么精神,吃饭不香,觉睡不沉,于是翻箱倒柜地寻找能帮助自己在家运动的工具,终于让我找到一根旧跳绳。

我从冬天跳到春天,从春天跳到夏天,最明显的变化是速度变快了,一分钟从120个增加到180个。七个月后,体力也明显增强,连跳500个都不大口喘气。

因为跳绳轻松,我把每天跳绳的个数增加到2000个,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饭量上,每次看我吃饭总愁眉苦脸的爸妈眉开眼笑了,因为我的饭量足足多了三倍,吃啥都香,也不挑食;睡眠上,以前老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子”的我,变得倒头就睡,一觉能睡十小时。看着每个月都多一厘米身高的神奇效果,我越来越爱这项运动,即使疫情好转,可以户外活动了,我仍然每天坚持跳2000个。

本以为跳绳的锻炼能帮助我滑冰的学习,但去年年底,回到冰场的我倍受打击——后压突然做不了了,更别说一周跳。一年没有上冰,我的花滑能力仿佛回到三年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我一度想放弃这项热爱了五年的运动。

不知是不是上天也感受到了我的沮丧和不甘,寒假时我在《人民日报》官网看到了一则新闻《摆摊的篮球少年火了!我们找到了他》。新闻里一位穿着红黑格围裙的男生,站在一个小摊前的斜坡上练习运球,他左手快速地拍动着一个半旧的篮球,熟练地传给右手,同时降低重心,尝试转身,却因为鞋底在水泥上打滑摔了一跤。但他没有停顿,立刻站起来继续练习。这条新闻获得许多人点赞,我想是因为大家深感男生对篮球的热爱吧!哪怕场地条件有限,没有橡胶地板,只有水泥斜坡,仍不影响他原地运球;哪怕生活条件有限,没有专业球鞋,只有围裙和守着的杂货地摊,也不影响他专注练习。

这位大哥哥在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一句震撼我心的话:“篮球虽然不能打一辈子,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顿时,我想到了花滑,我多么爱上冰的感受;在冰上,我是自由的小鸟,无拘无束旋转跳跃。现在虽然遇到了一时的不顺,但比起刚学后压圆的辛苦,这又算什么呢!如果我放弃,那和以前的六个学员一样,无法体会到花滑更多的魅力。我的目标虽不是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我希望花样滑冰和跳绳能够陪伴我每一个成长阶段,就像大哥哥和他的篮球。

寒假后,我保持每天跳绳2000个,保持每周上冰练习两小时,重新和我心爱的冰刀磨合。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张开双臂沿冰场滑了一整圈,跟着音乐进行压圆和半周跳。旋律加快时,我的滑行随之变快,音乐渐渐平缓时,我向后抬起一只腿,做着燕式平衡……当音乐停止时,我才发现周围那些五六岁的小朋友们正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眼神就和多年前的自己一样,满是羡慕。

本周三,我代表学校参加区“三跳运动会”,我以一分钟跳绳192个的优异成绩,帮助学校取得了团体名次,并刷新了本校女生跳绳最快纪录,让个子小小的我全校出名。

回想六年来的运动经历,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让我总是心情愉悦,健康的骨骼和肌肉让我身形时刻挺拔,规律的运动计划让我学习时精力充沛。花样滑冰和跳绳,不仅增强了我的抵抗力、意志力,更让我体会到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我坚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运动能让生活更美好。(完)颜色的日记

六年级

周围安静了下来。我尽量压低身子,紧紧贴住地面。我身旁大丛的灌木停止了喧闹。抬头看,啊,月亮,又圆又亮,真美。

我变成颜色了!

现在我是棕色,就和泥土一样。

这种感觉很奇妙。

我听见月亮在说话,月亮说,我不知道怎么办,这些阴影,老往我身上爬。那是云吗?我静静地想。

稍作休息后,我要继续我的旅程了。我听见风一边奔跑一边唱歌,我朝它喊,喂——你要去哪儿?带上我吧!它同意了。我跳起来,变成透明的,和风一起飞驰在半空中。它告诉我,它要去找枫树,枫树会演奏音乐给它听。我告诉它,我现在很快活,我想去找蓝色玩。风把我放在一个平坦的屋顶上,然后离开了。

我伸了个懒腰,变成和屋顶一样的深红色,在屋顶上闲逛。我听见了海浪的声音,然后,蓝色缓缓地来到我面前。它刚刚睡醒,颜色就像大海的深处一样美妙。蓝色告诉我,它在昨天夜晚时听说有一种叫“可乐”的饮料,很好喝,它也弄来了一点儿,本想和我一起喝的,但没找到我,它就自己喝了下去——连喝两杯,味道不太好,有些怪。后来,风告诉它,那根本不是可乐,而是酱油。我大声笑,蓝色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后来也跟着笑了。

我和蓝色一起变为灰色,在人行道上爬。我要带它去找小石头。

路上,我们碰到了夜晚。夜晚在找东西。我说,现在已经够黑了,没有哪个地方还是亮堂堂的。夜晚说,我没别的意思,我老是弄丢该死的手电筒。蓝色一算,发现夜晚已经找了几个世纪了,手电筒八成已经不存在了。

我和蓝色并没有在河边找到小石头,大概已经被小孩子们扔进小河里了。我和蓝色都不想下水捞——水太冷了。不过,我们在河边找到了夜晚的手电筒——看来它还存在。我想把手电筒送到夜晚那儿去,但手电筒却说,我希望我是水,我心里的火让我很难受。蓝色就问它,那你不打算发光啦?手电简说,是。那还是算了吧。我和蓝色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我和蓝色碰见了带褶边的棕色,它在飞翔;优雅的薰衣草色,它在旋转;晚霞般的红宝石色,它在弹跳;快乐的金黄色,它在飞奔。

蓝色回到了屋顶上,我回到了灌木丛中。

我闭上眼睛,把想象力调到最大最广的地方,认真倾听,就能捕捉到一些“听不到”的声音。前提是,我的心灵足够平静,心灵的耳朵足够灵敏。这样,我才能听见树的悄悄话、花儿的赞歌,还有我梦里那群吃草的绵羊的欢唱。

太阳升起来了,一片金黄。

昨天夜里,一切是多么奇妙!

今天,我,棕色,要开始写日记啦!

就写那个美妙、不可思议的夜晚!

几天后……

“妈妈,我看到了颜色的日记!”

“哦,宝贝,多奇妙的想象啊!”

日记在哪儿呢?哈——你刚好把它读完了!(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六年级

由于天生的过敏体质,从小我便常常生病。幼儿园里,如果十个小朋友中有两个感冒,必定有我。别的小朋友感冒,喝喝水,吃吃药,过几天便好了,而我感冒时,三天变发烧,发烧三天变肺炎,每年两次换季都要去医院打针一周,全家为此伤透了脑筋。

但从去年寒假至今,我已有整整22个月没有打针了,创造这个“奇迹”的是运动,前后两项运动改变了我的体质,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从中收获满满,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三岁开始,每次去国际广场,我都会趴在冰场的玻璃外,眼巴巴地看着哥哥姐姐们在冰上玩耍,我多次请求爸妈让我学习,直到五岁满足了年龄条件,我正式成为了一名花样滑冰学员,同期一起学的小朋友有6人。

刚开始的半年,花滑学习轻松愉快,我享受着在冰面上翱翔的自由。可是后压圆动作开始时,真正的挑战才来临。向右后滑动,人很难平衡,身体必须倾斜才能有圆的轨迹,但倾斜一过,立刻摔倒。第一次后压圆课,我几乎是滑一米摔一次。半个小时后,连教练都摸着我的头问:“疼吧?休息一下?“我强忍着疼摇摇头,因为一停下来会觉得更疼。刚一下课,我一踩到冰外的地毯上,就扑到妈妈怀里大哭——太疼了。哪怕有防摔“屁屁裤”,还是疼。妈妈看到我的样子,以为我会放弃,没想到我哭完就要求妈妈加课。爸爸妈妈看到我上课更加仔细观察教练的动作,在家也琢磨动作的细节,送了我一双属于自己的滑冰鞋。

这是一双加拿大生产的专业入门级冰刀,纯白的真皮鞋面细腻光滑,脚踝处内胆厚实,刀刃锋利光亮……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冰场免费冰刀可以比拟的。我抱着它,爱不释手,更加坚定了学好滑冰的决心。

后来三年,它陪伴着我学会了让六位伙伴放弃滑冰的压圆动作,学会了半周跳和一周跳,无数次的摔倒和爬起,使我更加感受到对花滑的热爱,从不喊累,从不停课,直到疫情来临……

那时的武汉,不能出门,不能去冰场上课,甚至不能下楼散步,我每天都没什么精神,吃饭不香,觉睡不沉,于是翻箱倒柜地寻找能帮助自己在家运动的工具,终于让我找到一根旧跳绳。

我从冬天跳到春天,从春天跳到夏天,最明显的变化是速度变快了,一分钟从120个增加到180个。七个月后,体力也明显增强,连跳500个都不大口喘气。

因为跳绳轻松,我把每天跳绳的个数增加到2000个,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饭量上,每次看我吃饭总愁眉苦脸的爸妈眉开眼笑了,因为我的饭量足足多了三倍,吃啥都香,也不挑食;睡眠上,以前老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子”的我,变得倒头就睡,一觉能睡十小时。看着每个月都多一厘米身高的神奇效果,我越来越爱这项运动,即使疫情好转,可以户外活动了,我仍然每天坚持跳2000个。

本以为跳绳的锻炼能帮助我滑冰的学习,但去年年底,回到冰场的我备受打击——后压突然做不了了,更别说一周跳。一年没有上冰,我的花滑能力仿佛回到三年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我一度想放弃这项热爱了五年的运动。

不知是不是上天也感受到了我的沮丧和不甘,寒假时我在《人民日报》官网看到了一则新闻《摆摊的篮球少年火了!我们找到了他》。新闻里一位穿着红黑格围裙的男生,站在一个小摊前的斜坡上练习运球,他左手快速地拍动着一个半旧的篮球,熟练地传给右手,同时降低重心,尝试转身,却因为鞋底在水泥上打滑摔了一跤。但他没有停顿,立刻站起来继续练习。这条新闻获得许多人点赞,我想是因为大家深感男生对篮球的热爱吧!哪怕场地条件有限,没有橡胶地板,只有水泥斜坡,仍不影响他原地运球;哪怕生活条件有限,没有专业球鞋,只有围裙和守着的杂货地摊,也不影响他专注练习。

这位大哥哥在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一句震撼我心灵的话:“篮球虽然不能打一辈子,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顿时,我想到了花滑,我多么爱上冰的感受;在冰上,我是自由的小鸟,无拘无束旋转跳跃。现在虽然遇到了一时的不顺,但比起刚学后压圆的辛苦,这又算什么呢!如果我放弃,那和以前的六个学员一样,无法体会到花滑更多的魅力。我的目标虽不是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我希望花样滑冰和跳绳能够陪伴我每一个成长阶段,就像大哥哥和他的篮球。

寒假后,我保持每天跳绳2000个,保持每周上冰练习两小时,重新和我心爱的冰刀磨合。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张开双臂沿冰场滑了一整圈,跟着音乐进行压圆和半周跳。旋律加快时,我的滑行随之变快,音乐渐渐平缓时,我向后抬起一只腿,做着燕式平衡……当音乐停止时,我才发现周围那些五六岁的小朋友们正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眼神就和多年前的自己一样,满是羡慕。

本周三,我代表学校参加区“三跳运动会”,我以一分钟跳绳192个的优异成绩,帮助学校取得了团体名次,并刷新了本校女生跳绳最快记录,让个子小小的我全校出名。

回想六年来的运动经历,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让我总是心情愉悦,健康的骨骼和肌肉让我身形时刻挺拔,规律的运动计划让我学习时精力充沛。花样滑冰和跳绳,不仅增强了我的抵抗力、意志力,更让我体会到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我坚信:热爱可使岁月漫长,运动能让生活更美好。(完)夜航

(高中一年级)

他从来都不苟言笑,我这么想。

他是我爸爸,但我只叫他“老林”。从我7岁那年被告知半年只能见一次妈妈后,就再也没叫过他爸。

村里的人都说,我妈生得好看,美人坯子,也自命清高,看不上我爸是个木匠,我7岁那年,她丢下我去了北京。村里关于我妈的流言很多,大多数是说她如何坏、如何心狠手辣。小时候我听了会哭,把他们的话全部转述给老林,期盼着他能替我妈出口气,但他往往只是在昏黄的低瓦灯下看我一眼,冷冷地说:“以后别什么都信。”

对我妈的记忆很零散,印象最深的是丝巾和星球杯。每次她回来看我,总缠着一条紫色的丝巾,有茉莉花香。她拥抱我的时候,总是先弯腰,再蹲下,丝巾会扫过我的脸,味道很好闻,我一直记了很久。还有星球杯,其实就是一个塑料的半球体,里面有巧克力酱和小饼干。这东西在农村很稀罕,于是每次我妈拿着一桶星球杯抱我时,我心思从来不在她身上。

应该是那次,我最后一次见到我妈,9岁的我攥着星球杯窝在沙发的一角,因为没有勺子,我吃得很费劲,用舌头努力地挖出埋在巧克力里的饼干碎。我总是假装不经意地偷听我妈和老林谈话,因为老林把一切“大人的事”都当作禁品不许我了解,偷听就显得尤为刺激。

那次他们好像没谈拢,最后吵了起来,锅碗瓢盆砸了一地,空气中飞舞着木屑,老林的半成品椅子被踢到了一边,砸到了餐桌,放在

上面的一桶星球杯倾泻而下,四处翻滚。我伤心地看着灰头土脸的星球杯,咬着手里仅剩的一个,我妈过来抱了抱我之后摔门走了。这次她没戴丝巾,空气里只有木头的味道。客厅里“尸横遍野”,我舔着最后一点巧克力,老林落魄地坐在一堆混乱中。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我妈。

我在村里人异样的眼光中默默地念完了高中,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学,在北京。冥冥之中,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好像有什么东西落在了北京,好像有什么人在北京我一定要见。于是我不管老林近乎愤怒的目光,在高考志愿上填了这所在北京的大学。

首都的繁华让我很局促,我努力地拉扯着行李箱使它紧紧贴着我的腿,我和它像落难的灾民,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相互依偎,艰难地前行。

其实这些年来,我好像一直都很局促:在村里人刀锋般的口舌中跻身而过,在学校同学的孤立中手足无措,在老林浑浊的眼睛前哑口无言。老林期盼我出人头地,但我和我妈太像,一样固执,所以总是和他暗中较劲,到后来,甚至也嫌弃他是个木匠。

我上高中之后,总是收到从北京寄来的星球杯,我欣喜地按寄来的地址回信,可是从来没有回应,只有星球杯在我每次回信后寄来。

攥着高考前收到的最后一桶星球杯的收货单,我摸索出了我妈的地址。

我妈似乎一点也不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她还是没变,温文尔雅。我们亲切地拥抱,如同这些年从未分离,她轻柔地问我近况,我只是点头,因为欣喜,我说不出话。

实不相瞒,我来北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到她,和她一起生活,过去的10年里,我越来越看不起老林,看不惯他那长年累月的冷漠,看不起他赖以为生的木工活,他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我必须依靠我妈。

和她在外面吃了顿晚饭,聊了很久,激动之下我甚至说了想和她一起生活,她没有回答,只笑,温文尔雅。晚饭后她带我逛公园,我们围着偌大的人工湖散步,无言,直到她提议去划船,我木讷地点点头。

我没和她在一艘船,我们各自划了一艘,夜色里的北京迷人又陌生,居民楼万家灯火闪烁着倒映在湖里,哪一间都不属于我。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蹬着船,我妈的船离我有点远,我不时听到她大喊:“别跑远了!”

夜凉如冰,黑色里我认不清她的面庞。慢慢地,她开始大声跟我讲她在北京这些年的境遇,我无心听,直到最后,她说自己已经结了婚,孩子已经2岁,生活很幸福。

她笑,温文尔雅。夜幕下,她的笑容像固定的公式,我才看明白,那是对外人的笑。

我驾着我的船落荒而逃,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氤氲的湖面上,夜色骤然变得深邃起来。那一刻,好像有人叫了一声我的小名。

第二天早上便收到了那个不幸的消息。

村里人告诉我:老林为了给我准备生活费去工地开砂土车,昨天晚上经过一座水库,拐弯时侧翻到水库里了,早上才被人发现。

我请假赶了回去。丧事办得很简单,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哭出声来。人们都说那里没有路灯,才出事的,但我知道老林是分了心。他可能是在想一个人。

安葬完老林那天晚上,亲戚和邻居们都走了以后,我发了疯似地奔向水库,冰凉的水没过我的小腿,带走我的体温,远处对岸的黄狗在狂叫,夜空中没有月亮。

恍惚间,我好像又回到北京的人工湖面,倒映着万家灯火,我驶着我的诺亚方舟在黑夜里沉浮,不时听到有人挥着手大喊:“别跑远了!”

好像是老林的声音。(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