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字节跳动无法复制,但每个领域都可以有自己的字节跳动
2025-10-08 02:13:14 责编:小OO
文档
B usiness观点是相似的,研究华为、阿里和字节跳动的早期,他们有相同的成功要素:1、一个雄心勃勃、意志坚定、勤于思考的领头人;2、一群渴望成功、行动力强、能力和素养兼具的年轻人;3、这个领头人和年轻人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机制和系统的强大

走过人才和文化关已经是胜者了,如果要继续往前走,第三道筛选是机制和系统,这道关过不了,遇到行业变化和挑战,团队无法形成合力,很难高效应对。历史上成为独角兽,最后却昙花一现的公司层出不穷,他们当年甚至是别人学习的对象。

很多公司现在想学字节跳动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绩效和日常管理机制,这些不是成功的原点,但让字节跳动的成功得以放大和有序。

一套好的管理机制与体系,在保证平台有序和不失组织灵活性的中间不断找到平衡,既需要高智商的深度思考与执行,也需要组织领袖的格局支撑。

为什么字节跳动你学不会

从刚刚拆解的六要素来看,虽然字节跳动难学,但好歹有路径可依,是不是就可以学了呢?可以,但失败的概率极高。

首先,偏离自己的使命愿景。时机和行业将会告诉一个创业者,他的用户是谁,使命是什么。

随着信息传递的效率提升,现在创业者都知道自己应该有使命和愿景,如果不会提炼想要去学,到处都有学习途径。可是拥有“使命愿景”之后,并没有发生大的化学反应,使命愿景只是挂在墙上,没有刻在人的心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三大原因:

1、不以用户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

使命愿景回答的是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服务的是谁?很多企业以老板为中心,企业会被困在老板的喜好里,产品不是做给用户,用户满不满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尽力为用户提供了某种服务,不管用户是否真的需要。

2、缺乏定力。

保持平衡是人生的使命,更是创业者的使命,你既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不到真正的方。

3、没有真的看见。

稻盛和夫说,如果你想做成某件事,事先要真的看到那个状态,你才能真正做到。这就意味着,在行动之前要深度思考,拆解要足够细,要在脑子里构图。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难成功,因为我们更愿意选择的行为方式是头脑一热,就大干快上。通常来说,如果要做一份伟大的事业,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不是真的重视人才。人才和文化是企业的“弹药库”。老板们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招人才是他们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话题。看一个人重视什么,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在做什么,每周花了多少时间在招人才上。有的老板花的时间寥寥无几,最后感概:人才太难找了,缺资源缺人脉。

其实不是缺这些,而是缺行动。创业者第一步的成功,一定有他的专业能力所在。而很多创业者被困在他的专业能力里,无法真正承担起他作为“领袖者”的角色。如果他体验过找到合适的人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就会重视人才。可惜时间从未花在这里,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这样做的好处。

最后,路径依赖,懒于思考。等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得面对建系统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建系统”都是陌生的领域,但对于闯过第一、第二关的创业者而言,建系统是必须要过的关,否则公司会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困境。

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过这关呢?多数人都习惯于路径依赖,做自己擅长的事,为了躲避深度思考,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作为公司的中枢,这方面别人无法为你代劳。

如何跟字节跳动学习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高手都是孤独的。虽然字节跳动难学,但也可以学。

我曾听说过,张一鸣也是个普通人,但是他的自控能力和迭代能力非常强。中国的大部分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创始人对于公司的作用非常大,创业者的成长之于整个公司也就非常重要。

你需要有一套办法监视自我成长。飞机需要定期检修,创始人这台机器也需要定期检修。用什么来检修呢?我推荐创始人通过自我复盘以及成长的GROW 模型来检查自己是否走偏,陷入到自嗨当中。

你需要有一套工具,引导自己深度思考。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何突破?两种方式:第一,拥有自己的思考陪练,有人监督、有人陪练是成功的关键要素;第二,找到帮助自己思考的有效工具,OKR是不错的帮助人深度思考的工具。第三、遇到痛苦不要回避和麻痹自己。很多人遇到痛苦之后,会自我劝慰:何苦为难自己? 还有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那就是直面痛苦,迎接挑战,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检视到自己的成长点,又拥有了工具帮助自己深度思考,遇到瓶颈就是大显身手的时机。只有真的看见,你才能真的做到,这就是“因为相信而看见”的科学阐释。

找人才,既考验创始人的人品和格局,也取决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人才来自于概率,也来自于选择。我们需要有一套人才标准、吸引人才和人才合作的框架,让我们的事业能够乘风破浪。

张一鸣无法复制,但每个领域、每个圈层都可以有自己的张一鸣,他们在自己的使命之下,广罗人才,持续精进,从而创造价值。商

CBMAG 中国商人 | 3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