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询问不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起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
2.下列情形中,可以适用治安调解的有()
A.放任动物恐吓他人B.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C.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D.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确有必要将继续盘问时限延长至48小时的,应当报()审批。
A.上一级机关B.办案部门负责人C.县级以上机关D.派出所负责人
4.下列不属于方案抉择的主要方法的是()。
A.试验法B.会议法C.“决策树”技术D.经验判断法
5.机关人民(),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因履行职责的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
B.因履行职责的需要,经相对人同意
C.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相对人同意
D.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
6.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
A.继承权B.转让权C.使用权D.处置权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的归结要讲求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B.法律责任的免除即无责任
C.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的强制力
D.法律责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违法与违约
9.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是()。
A.执法为民B.坚持党的领导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10.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传唤,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
A.被传唤人所在单位或家属
B.被传唤人家属
C.被传唤人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D.被传唤人所在地的派出所或家属
11.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是确保()
A.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B.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C.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D.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1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治安调解的有()
A.亲友、邻里、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的
B.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的
C.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纠纷的
D.行为人的侵害行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
13.人民在机关以外询问被害人或者其他证人,()
A.应当出示工作证件B.应当出示身份证C.可以出示证件D.不需出示证件
14.对因()引起的治安案件进行调解时,可以邀请当事人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帮助调节
A.同事之间纠纷B.邻里纠纷C.亲友之间纠纷D.在校学生之间纠纷
15.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A.适用范围不同B.制定和表达方式不同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D.制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二、多选题(12题)
16.执法公正包括()
A.实体公正B.程序公正C.事实公正D.法律公正
17.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
A.改革创新意识不强B.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C.思想严重D.群众观念和意识淡薄
18.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材料具有()情形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A.申请事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
B.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
C.申请材料不齐全
D.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19.根据《》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结社自由C.集会、、示威自由D.迁徙权
20.及时高效原则具体有以下哪几方面内容?()
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D.提高程序的合理性,缩短办案时间
21.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是()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22.以下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经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具有程序性
23.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中收到听证申请后,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A.听证申请是否超过听证申请期限
B.申请人是否具有听证人申请资格
C.听证事项是否属于听证范围
D.听证内容是否有利机关处罚
24.服务大局是()
A.机关有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B.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D.我国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25.我国《》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
A.国家的利益B.社会的利益C.集体的利益D.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6.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断提高党员()的本领
A.组织群众B.宣传群众C.教育群众D.服务群众
27.公平正义理念的主要含义是()
A.合法合理B.平等对待C.及时高效D.程序公正
三、判断题(12题)
28.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
A.正确B.错误
2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的
A.正确B.错误
30.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法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年龄范围
A.正确B.错误
31.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A.正确B.错误
32.实现公平公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A.正确B.错误
33.MicrosoftIE浏览器能够访问Web网络资源,但不支持FIP,电子邮件以及BBS其他服务,因为它们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
A.正确B.错误
34.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A.正确B.错误
3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的()
A.正确B.错误
36.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A.正确B.错误
37.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A.正确B.错误
38.受治安处罚的人员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的,可以每日按罚款的3%加处罚款
A.正确B.错误
39.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A.正确B.错误
四、填空题(4题)
40.国家为了()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1.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
42.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43.工作尊重和保障,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五、简答题(4题)
44.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
45.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中五个理念的重要意义?
46.领导安排你和同事一起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你有一个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后果是同事的工作量会增加,这时,你怎么办?
47.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参
1.C
2.A
3.C
4.B
5.D
6.A
7.B
8.B
9.B
10.B
11.D
12.D
13.A
14.B
15.D
16.AB
17.ABCD
18.AB
19.ABC
20.ABC
21.ABCD
22.ABD
23.ABC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
29.B
30.A
31.A
32.A
33.B
34.A
35.B
36.A
37.A
38.A
39.A
40.公共利益
41.1年
42.24小时
43.以人为本
44.(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4)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5.(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46.【测评要素】应变能力,人际关系【答题要点】(1)表态:我处理这件事的原则是工作第一,以人民和集体事业为重,同时尽量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2)既然自己的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就要积极争取实施首先我会和同事真诚的沟通,并详细的说明,在工作中增加的工作量,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同事共同完成,尽量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取得同事谅解如果实在负担太重,我会和同事一起汇报领导,看能否增派人手(3)和同事达成一致后,一起向领导书面汇报,得到领导批准,并实施工作完成后认真总结并汇报领导
47.【测评要素】应变能力【答题要点】(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