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公司在中国面临的跨文化管理
2025-10-08 02:12:21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公司在中国面临的跨文化管理

作者:许沁珮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从研究文化差异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在中国的公司面临的主要文化差异和冲突,并提出了公司跨文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司;跨文化管理;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1

        引言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公司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范围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其经营管理活动难免受到地区之间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影响,要实现无国界经营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一、跨文化管理理论分析

        许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文化差异和冲突的理论,本文引用了以下几种理论作为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六大价值取向理论。该理论是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1961)在其著作《价值取向的变奏》中提出的,分别从对人性的看法,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活动导向,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六个角度论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时空之间的相互关系。

        2.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荷兰管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于20世纪80年代基于多个大型公司调查问卷,对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刚性与柔性以及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民族文化差异指标做出了分析。

        3.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荷兰管理学家强皮纳斯从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性化与情绪化、关系特定与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与注重社会等级、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七个维度分析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公司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文化差异主要指不同地域、国家、民族在语言、价值观、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公司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想在跨文化背景下取得经营成功,就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差异带来的文化因素影响,公司在中国地区建立企业,在文化管理中需要考虑到东方儒家学说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将东方文化体系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中。西方企业管理理念中更多的是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因此对于东方企业管理容易产生沟通、激励以及决策等方面的跨文化冲突。在沟通方面,因为公司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沟通过程变得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偏见、态度、知识以及沟通习惯等方面,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将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在员工激励方面,文化背景理念不同,企业的激励方式也会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影响激励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与集体”的价值观念,不确定性的防范程度,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等等。西方国家个人主义程度较高,因此激励方式多从个人实现的角度出发;倾向于男性化的国家将会把需要承担风险的工作任务交给男性承担;西方管理对领导职权的管理较为严格,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企业规范。而东方文化体系追求以人为本,并且重视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情感联系,因此公司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需要充分融合东方文化特点,结合管理者行为方式,采用以和为贵的思想进行民主集中的管理策略。

        三、公司在中国跨文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1.当地化策略

        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需要雇佣中国当地的员工,因为当地员工能够更好地解析中国市场动态和的各项法规,有利于企业在中国市场扎根。公司当地化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管理者的当地化、企业品牌的当地化以及销售渠道的当地化。管理者的当地化是聘用大量当地高级管理人才和一般管理人才,帮助企业尽快融入中国市场,了解中国消费者诉求,拉近公司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品牌当地化是指在产品生产营销过程中,以当地文化作为重要的宣传载体,通过对中国情况的准确把握,在包装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从而从感情上以及价值认同上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增加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销售渠道当地化就是要解决公司通路不通畅的问题,尤其是市场终端,中国的零售商业系统比较松散,市场操作不规范,对于公司而言,尤其需要掌握当地销售渠道,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2.文化移植策略

        文化移植就是将公司母公司的文化和习惯全盘移植到在中国设立的公司体系中,由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作为中国公司的管理者,让中国当地员工适应这种企业文化,来开展日常的业务工作。采用文化移植策略需要公司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使中国公司能够广泛认可并接受其文化,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短时间内将企业经营管理带入发展轨道,但是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母公司文化的活力、管理模式以及与当地员工沟通的有效性等,因此公司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衡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矛盾。

        3.文化相融策略

        文化相融顾名思义就是公司将母公司文化与中国子公司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尽管两个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但是在运作中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发挥跨文化优势。在建立子公司时就在已有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进行跨文化整合,确定两个国家能够合作的共同基础,避免出现大的矛盾,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文化相融策略的实施需要公司管理者把融合的理念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运用有效的沟融手段,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克服民族中心论,尽量减小对民族文化差异意识的敏感性,从而有效缓解两国文化冲突,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国际化接轨。

        四、结论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是巨大的,但只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就能解决公司面临的文化冲突问题。文化的载体是人,因此公司进行在进行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从中发现人与人能够沟通共处的相同点,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核心竞争力,利用多元化跨文化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丽园.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文房四宝,2014.

        [2]王晓静.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日美在华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3-5.

        [3]赵昊雷.浅析中国外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2):42-4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