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肖邦作品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艺术特色
2025-10-08 02:13:37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肖邦作品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艺术特色

作者:张晓梅 于淞阳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2期

        【摘要】“即兴曲”是浪漫时期的一种音乐类型,是一种主要为钢琴而谱的短曲,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完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种灵感的流露。肖邦的即兴曲更能强调出应有的即兴味与自由性,并且具备了独特的风格。其中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肖邦四首即兴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从曲式、演奏等多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艺术特色分析。

        【关键词】肖邦;即兴曲;曲式结构;演奏

        一、肖邦生平

        肖邦(F.chopin 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附近的热拉左洼.沃拉。7岁就写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20岁之前已公认为华沙的钢琴家,作曲家。他在华沙音乐学院学完了钢琴课程之后,于1830年移居法国巴黎。在那里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名著。其中有与波兰民族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作作品,如《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被称为“钢琴诗人”。

        二、即兴曲

        “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止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的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三、曲式分析及演奏把握

        《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RTU) OP.66为肖邦所作四首即兴曲之一。《幻想即兴曲》这个曲名并不是肖邦自己所取,而是由后来整理的人,根据肖邦这首作品巾最能表达其性格的特点以及乐曲本身所富有的幻想气息而取。在所有肖邦的《即兴曲》中,《幻想即兴曲》最受人们欢迎。在肖邦所有钢琴曲作品中,也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是能充分表达出肖邦性格的杰作。

        《幻想即兴曲》是附有序奏和尾奏的复三部曲式结构。#c小调、212拍、激动的快板。

        第一部分,上下起伏的快速旋律表现出热情奔放又富于幻想的情绪。整个第一部分可分为两大段四小部分,共42个小节。序奏巾以主和弦的第五音(sol)作长音出现,犹如响亮的号角,吹出战士略带忧郁的主和弦琶音,预示着战歌的响起。a部分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不断重复的主旋律,在让人印象深刻的快速中奔流出热情的主题,升六级与升七级音在主旋律的流动巾增添出独具特色的美丽,和弦琶音上在不偏离主和弦的基础上运用带有变化音的止二和弦,使旋律在热情巾尽情畅想。欢动的主题没有一丝阴晦,可比太阳的光与热。在属和弦连接的h部分,可说是仿如走出主旋律,不断在属功能和弦中徘徊。15到24小节的b部分在感觉上像是a部的尾续,因此ab合成一段,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乐段,但在属功能组的乐音不断徘徊召唤着主旋律的同时,突然截止。第二大段的a部顺应着召唤出现,这部分可说是完全重复了a部主题,但在情绪的反应上也更加激烈。当激烈的情绪达到一个爆发点时,第二大段的后半部c突然用一个半音阶与主和弦的不断从高到低的重复,来宣泄在这热情与激情背后的情感。在这部分主旋律所在的凋性上,肖邦做出发一个与正常词性所表达感情相反的处理。一般小调多为忧郁感伤或抒情的旋律为主,而肖邦却恰恰在小调上创作出激越热情的主旋律,不但使人耳目一新,更大大体现了肖邦自己那种英雄情节不得志的悲壮。“花丛中的大炮”真的是对肖邦最好的形容。

        在演奏这部分时,注意要克服右手四个音符对左手三个音符的节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分手都练熟,双手再和,不要盲目的去对音符,注意连贯的感觉,一气呵成。

        整个第一部分是在热情与焦躁的忧郁矛盾中重复度过的,也引出了第二部分——甜美的旋律透露出世俗的感伤。中间部分,气息宽广的歌唱性的主题,优美如歌,充满柔情。可以分为两端重复的旋律,在这重复旋律的不经意间,反映出了肖邦为国家愁心而不能尽力的遗憾,这种遗憾,在旋律中不断重现直到感伤加剧,不知如何才能平息,只想宣泄而出。

        演奏第二部分时,首先要解决歌唱性的触键,寻找优美如歌的音色;其次要解决好右手两个音符对左手二个音符的节奏,可以用分解法找到每个音的准确时间位置;这里出现相同的旋律多次重复,注意情感的处理,要有丰富的变化,强弱处理要明显。

        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速度更快,热情更高。作者的决心与动力更加强烈,这两部分相同的除了伟大志向外也有了同样的却更加剧烈的忧郁徘徊,在这徘徊后隐藏的是更坚定的信念。

        第三部分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技巧要求更高,快且要弹清楚,每个音符粒粒入耳的同时,还要注意乐曲旋律的长线条,要清晰弹奏出流水般激越的旋律。

        在余韵袅袅的低声部重复的巾段旋律中,乐曲走到了终结。在结尾主和弦上不断维护主调旋律的乐音中止时,结束的两个极弱和弦像是微露的曙光,使人产生一种期待,一种希望。

        肖邦的创作,体现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所走过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他赋予了即兴曲、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谑曲、叙事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及新的思想情感内涵,并深入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居魅力的旋律和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上述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为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民族乐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曲调激腾飞越,奔放激荡,色彩绚丽斑斓,深深触动我们的灵魂,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好像天使在舞蹈;喷涌般的激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不愧为传世名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