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025-10-08 02:02:02 责编:小OO
文档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1期

        摘 要:“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依据化学学科内容的主题和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来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的问题解决。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开发课堂教学系统,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体系,强烈冲击着现有的中学基础教育体系。其中,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准备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也是教师体现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明确

        高中化学教学在课程理念上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遵循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的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的具体性原则。

        二、教学方法有效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复习法等。设计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选择。要知道如何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与整个教学策略相吻合的方法,并且能预料到该种方法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最优化。如,讲解“烯烃双键的性质”时,可以用两只握在一起的手表示双键。当它紧握时,不能拿到其他物体。若将其松开(断键)则可以拿到两件物体,即一个双键的断裂可加上两个原子或原子团,若全体同学将相握的手全打开, 然后再互拉在一起,可形成一个“很长很长的链”即加聚。若两位同学将紧握的手打开而相互拉在一起,则可产生如环状结构的物质,如双烯加成。若将自己的头作为非双键碳原子支链,则可看出支链在高分子链上的位置。

        三、教学手段丰富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如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听觉媒体:广播、录音、CD等;视听觉媒体:电视、电影、录像、多媒体、VCD、DVD等;交互媒体:计算机、网络、学习机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四、教学特色鲜明

        课堂教学成功的教师必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相反则没有什么风格而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应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应是一种务实的风格,不追寻课堂上出彩、好看,而是看真正给了学生什么,是不是很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是符合化学素质教育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及时

        教学评价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即时鼓励、及引导的教学评价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即时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评价学生的体态语言,采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激励性评价,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为发展而研究,在研究中发展,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视学生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动学习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把他们视为真正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5(09).

        [2]丁旭光.试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02).

        编辑 赵飞飞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