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无机房电梯技术
2025-10-08 02:03:40 责编:小OO
文档


无机房电梯

目前国内无机房电梯最高速度可达2.5m/s, 提升高度70米,载重量1600KG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进入90年代世界各大电梯公司纷纷研制出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成了电梯行业的热门话题,也成了各种电梯展和电梯技术研讨会的热点。

  无机房电梯不是简单的将电梯的机房去掉,而是电梯设计观念上的变革和进步。无机房电梯的应用,节省了建筑物的空间,减少了建筑成本。省掉建筑物顶端的机房给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随之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部件,使电梯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更加节省能源,更加环保。无机房电梯是电梯工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如今,各大电梯公司推出的无机房电梯,要么申请了专利,如通力电梯公司采用碟形无齿同步曳引机制造的无机房电梯;要么采用了自己的专有技术,如OTIS公司最近推出的GEN2无机房电梯,采用钢丝带取代了钢丝绳,使得主机的驱动轮直径也相应减少,曳引机体积更小。

一、无机房电梯常见的井道布置形式

  1.主机上置式

  这种布置方式中,主机放在井道顶层轿厢和电梯井道壁之间的空间,为了使控制柜和主机之间的连线足够短,一般将控制柜放在顶层的厅门旁边,这样也便于检修和维护。

  2.主机下置式

  主机放在井道的底坑部分,放在底坑轿厢和对重之间的投影空间上,控制柜一般采取壁挂形式。这种放置方式给检修和维护也提供了方便.

  3.主机放在轿厢上

主机放在轿厢的顶部,控制柜放在轿厢侧面,这种布置方式,随行电缆的数量比较多。

  4.主机和控制柜放在井道侧壁的开孔空间内

这种方式对主机和控制柜的尺寸无特殊要求,但是要求开孔部份的建筑要有足够厚度,并要留有检修门.

 几种无机房电梯井道布置示意图如下:

主机上置式

主机下置式

主机置于轿箱顶

二、无机房电梯对驱动主机和控制系统的要求

  大家知道无机房电梯省去了传统的电梯机房,一般情况下将电梯驱动主机和控制系统以及一些其它的部件统统放到了井道中。相应的对电梯的主机和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

 1、对主机的要求

A、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适于安装在井道内。

 B、噪音低,振动小,运行平稳舒适。

 C、平均无故障时间长。

 D、高效率,维护费用少,运行成本低。

 E、价格低。

 2、对电梯控制系统的要求

A、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

 B、抗干扰,安全余量大。

 C、检修方便。

 D、省电高效

国际上

无机房电梯已经经过了四代,第一代无机房电梯诞生与意大利,其诞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对古建筑的保护以及与液压电梯的竞争。主要原理是电梯主机跨井道底置,即只有一个轮子在井道里;第二代无机房电梯也是井道底置式,但是将主机全部搬进了井道;第三代无机房电梯为上置式,主机主要放置的形式为:1、主机放在导轨上;2、主机放在轿厢顶上。

前两代无机房电梯目前在欧洲已经淘汰,淘汰的原因是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在1997年开始几乎没有欧洲公司再使用该类无机房电梯了。而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属于改变前两代无机房电梯的新产品,所以一时受到青睐。但是主机放在轿厢顶部的安全问题及噪音十分不受欢迎,所以在欧洲也没有得到发展。在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受到发展的只有通力的电梯。

但是通力的产品虽然比前两代有了技术方面的突破,特别是主机的突破应该说对无机房技术的普遍应用提供了十分好的契机;不过共振共鸣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设计缺陷。同时该种技术了速度及提升高度的提高。

由此而推出的无机房电梯,从根本上解决了前三代无机房电梯的缺陷,首先是安全隐患得到解决,其次是共振共鸣问题的解决,第三是速度上只要主机生产企业能够供应,提升高度及速度不存在技术问题。所以无机房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无机房电梯。

目前只有WALESS采用无机房电梯,而且由于该技术只提供中国,所以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的WALESS供应商能够提供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不只是无机房电梯技术已经得到完美体现,最关键的是整体技术在中国达到最先进的程度。

该技术在2002年3月进入中国寻找合作企业时,许多电梯企业均基本回绝该电梯技术的合作。只有中国的两个企业为该最新的技术提供了运转场所,而且在半年多时间中已经有三大系列、数十个型号。目前在很多国家招标项目及房地产商使用。由于其技术为2002-2003年世界最新技术,比目前中国生产的任何电梯的技术先进3-5年。所有载人垂直升降电梯全部采用双向安全钳与双向限速器,该双向安全系统是目前中国电梯标准修改中选择的安全系统标准,也是欧洲已经采用的安全标准。

WALESS电梯在中国是新技术及安全产品的代表。2003年6月全国用户咨询项目达到216个1876台。

从WALESS无机房电梯技术进入中国已经国际无机房电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清楚看到中国的电梯行业正在以新的眼光与国际接轨,让我们更多的企业在以后的竞争中创造国际名牌。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

与尺寸(一)

2007-05-22 12:04

1、电梯的类别定义为:

一类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

二类主要为运送乘客同时亦可运送货物而设计的电梯

三类为运送病床而设计的电梯

一类、二类电梯与三类电梯的主要区别在于轿厢内的装饰。住宅楼用电梯与非住宅楼用电梯都是乘

客电梯,住宅楼用电梯宜采用二类电梯

四类为运送通常有人伴随的货物而设计的电梯

五类杂物电梯

因液压电梯已制定专门标准本标准取消原标准中液压电梯的相关内容

2、电梯的主参数:

电梯的主参数是指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320,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kg

额定速度:0.63,1.00,1.60,2.50 m/s

3、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一类电梯:非住宅楼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

住宅楼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

三类电梯:病床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

二类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应从一类和三类电梯的尺寸中选择。

4、轿厢有关规定:

在各种类型建筑物中,至少应配置一台能使残疾人乘轮椅进出的电梯,这类用于残疾人的电梯必须满足这种用途要求的各种条件(尺寸控制装置的位置等)并用符号表示。

5、住宅电梯:

额定载重量为320kg和400kg的电梯,轿厢只允许运送人.

额定载重量为630kg的电梯,轿厢允许运送童车和残疾人员乘坐的轮椅.

定载重量为1000kg的电梯,轿厢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

6、病床电梯:

额定载重量为1600kg和20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满足大部分疗养院和医院的需要.

额定载重量为25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将躺在病床上的人连同医疗救护设备一齐运送.

7、井道有关规定:

规定的电梯井道水平尺寸是用铅锤测定的最小净空尺寸。允许偏差值为:

当高度小于等于30m的井道:0/+25mm;

当高度大于30m小于60m的井道:0/+35mm;

当高度大于60m小于90m的井道:0/+50mm。

以上偏差仅适用于对重装置使用刚性金属导轨的电梯。

如果电梯对重装置装有安全钳时,则根据需要,井道的宽度和深度尺寸允许适当增加。

8、多台并列成排电梯的共用井道内部尺寸按下述规定:

a)共用井道总宽度等于单梯井道宽度之和,再加上单梯井道之间的分界宽度之和.每个分界宽度最小按200mm计;

b)共用井道各组成部分的深度与这些电梯单独安装时井道的深度相同;

c)底坑深度按群梯中速度最快的电梯确定;

d)顶层高度按群梯中速度最快

的电梯确定.

9、相邻两层站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

层门入口高2000mm时,为2450mm;

层门入口高2100mm时,为2550mm.

10、候梯厅尺寸:

电梯各层站的候梯厅深度,至少应保持在整个井道宽度范围内符合下列条款规定。这些尺寸没有考虑不乘电梯的人员在穿越层站时,对交通过道的要求。

候梯厅深度是指沿轿厢深度方向测得的候梯厅墙与对面墙之间的距离。

11、住宅楼用一类电梯:

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的轿厢深度。这类电梯最多台数为4台,可以并列成排布置。

服务于残疾人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m。

12、非住宅用一类、二类、三类电梯:

单台电梯和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乘以最大的轿厢的深度。

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群控电梯最多台数为4台。除三类电梯外,当电梯群为4台时,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2400mm。

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最多台数为8台(4x2)。候梯厅深度不小于相对电梯的轿厢深度之和。除三类电梯之处,此距离不得大于4500mm。

13、机房面积:

a)额定载重量相同的电梯共用机房最小地面面积,应等于各台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小地面面积之和;

b)额定载重量不相同的两台电梯的共用机房最小地面面积,应等于各台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小地面面积之和,再加上两台电梯井道面积之差值;

c)额定载重量不同的两台以上电梯的共用机房最小地面面积,应等于各台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小地面面积之和,再加上最大电梯井道面积分别与其他各台电梯井道面积之差值;

14、机房宽度: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最小宽度,应等于共用井道的总宽度加上最大的一台电梯单独安装时所需的侧向延伸长度总和.

15、机房深度: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最小深度,应等于电梯单独安装所需最深井道的深度加上2100mm.

16、机房高度: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最小高度,应等于其中最高机房的高度.

17、非住宅楼用一类电梯、二类电梯、类电梯机房尺寸:

多台并列成排群控电梯的机房尺寸应按式(1)、(2)计算。

总面积:S+0.9S(N-1).....................(1)

最小宽度:R+(N-1)(C+200)..............(2)

最小深度:T

{S----单梯机房的地面面积,m2;R----单梯机房的最小宽度,mm;T----单梯机房的最小深度,mm;C----单梯井道深度,mm;N----单梯总台数。}

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的机房尺寸按(3)、(4)式计算:

总面积:S+0.9S(N1-1)....................(3)

最小深度:R+(N1-1)/2

X(C+200).........(4)

最小深度:2D加上对面排列的井道之间的距离

{D----单梯井道深度;N1------电梯总台数为偶数,则N1=N/电梯总台数为奇数,则N1=N+1。}

多台电梯机房的实际尺寸应确保机房地面面积至少等于公式(1)及(3)计算的机房总面积。

18、机房布置在井道上方时机房相对于井道或(共用井道)的横向伸出部分可取在井道左侧也可取在右侧。

19、单台电梯机房布置和并列成排电梯的共用机房布置为:

机房的后墙应与井道(或最深的井道)相对应的墙处在一条直线上,机房的两个侧墙之一应与井道(或共用井道)相对应的墙处在一条直线上。

机房相对于井道深度方向的伸出部分应在候梯厅一侧。

20、面对面排列电梯的共用机房布置为:

机房深度方向的伸长超出各井道后墙的距离,一般不大于0.5mm,并且与支撑曳引机的混凝土地面在一个水平面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