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8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5-10-08 02:03:36 责编:小OO
文档
8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

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县和江西的庐山区去玩一玩。

2.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哇,数一数,有几层?相机识记“楼”“层”

(要点:“楼”左右结构,过去房子是用木料做的,所以用“木”

做偏旁。“层”是“尸”加“云”组成,半包围结构)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板书)学生齐读“鹳雀楼”。盛唐时期,诗人王之涣就登上这座楼并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鹳雀楼景美,庐山景也不逊色。你瞧,这是什么?——瀑布(看

图识认瀑布“瀑由氵和暴合成,表示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和川),这瀑布在大诗人李白的笔下更是生动有趣,我们来读《望庐山瀑布》

4.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这些地方的景色吗?那得先过了识字关。

二、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1、看图识记“炉和烟”

(1)出示“香炉”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谁会用炉扩词?谁能给它换偏旁?(庐)

(2)再观察香炉上方的烟。认识“烟”,用“烟”组词。

(3)这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异同点?(都是“火字旁”,表意与火有关)

2、借助拼音认读“依、欲”

(1)利用整体认读音节认读;

(2)利用左右结构认读;

(3)组词感知依和欲的字义。

3、比较识记“遥、尽、穷”

(1)对比观察这三组字的异同(摇——遥;尺——尽;究——穷)(明确:遥表示距离远)

(2)比较“遥远”和“山遥路远”:写得更生动具体。

(3)游戏:变字。老师说两字,你来变四字。

山川——名山大川;烟云——烟消云散;穷尽——山穷水尽三、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1、尝试自读。

2、指导朗读。

(1)读五言诗时,注意读出“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出“二二三”的节奏。

(2)抓住韵脚“流、楼”“烟、川、天”,指导学生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押韵合辙。

3、师生对读古诗

(1)师引读生接读诗句

(2)配音乐、手势表演读

提示:仄音,手向下;平音手外拉。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3)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谁来试试?

四、想象理解,背诵古诗

1、《登鹳雀楼》

(1)诗人王之涣在傍晚时分登上鹳雀楼,他看到了什么?

提示:引导用完整语言描述画面,尝试背诵前两句

(2)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你想让诗人怎么做呢?

提示:练说:你想要看……,就要……。或你只有…,才能……。尝试背诵后两句诗。

2、《望庐山瀑布》。

(1)读前两句诗,如果根据古诗作画,应该画上哪些景物?(讲“香炉峰”)(2)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请你联系诗句,想象仿佛看到香炉峰样的景象?试着用完整的话描述。熟读背诵这句诗提示:抓住“生”,想象烟云冉冉上升景象。

(3)出示瀑布图。说一说,你见过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提示:指导学生做“挂”的动作,体会瀑布的壮观。

(4)这瀑布在诗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找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完这两句,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提示突出“三千尺”是极度夸张;“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4)观看视频,再品诗歌。

(5)尝试背诵。

五、表达训练,迁移运用

1、以诗人的角度说美景。

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练习用“我站在……,看到…….,想到……”的句式来描述。

提示:同学之间可以先互相交流。

2、拓展阅读《山行》

用自己的话介绍诗中的美景。

六、结构分类,学写汉字

1.观察字形结构,找出特点。

“楼、依、烟、炉、挂”5个字为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边示范写字,边提示木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烟”字中的“大”最后一“捺”也要变成“点”。“的右边是两个“土”,第一横和第三横要短些,第四横最长。

2.教写“尽、层”2字。

这2字中都含有“尸字头”。注意“尸字头”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主笔长撤要舒展

3.教写“照、川

“照”为上下结构。“四点底”写作要领: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略短上聚下散状。写“川”字时,中间一竖略短并在竖中线上。写“黄”字时,注意指导“”的第二横写长些,中间部分是“由”,不要写成了“田”。

七、作业

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站得高,看得远三千尺

九天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