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当今青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025-10-08 02:03:19 责编:小OO
文档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探索来之不易,只有珍惜、爱护之,避免走弯路,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广大青年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随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者。

第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建设,而青年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年应珍惜目前得天独厚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既学理论知识,又学修身做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自身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

第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和谐社会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一个不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善于总结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把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看作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谐社会必定是崇尚团结合作的社会。广大青年应该主动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培养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文化心态和实际工作能力。学会正确看待和处理做事与做人、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等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五,培养自强自立的社会责任感。和谐社会必定是权利和义务总体平衡的社会。广大青年应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立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观念,在积极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生实践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勇于自任,敢于担当。

第六,展示不断进取的风采。只有不断进步、充满活力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广大青年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投入到研究领域。通过创新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创新保持社会的活力,通过创新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

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青年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

重要标志。

当代青年要承担起历史责任,就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和谐社会是人类普遍的追求。但是,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有历史和时代的规定性的。

从内容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系统的和谐,正像总所深刻阐述的那样:这样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真切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完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善、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很显然,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的和谐社会,而且是内涵丰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壮丽事业和伟大工程与当代青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这首先是因为青年不仅代表着祖国的未来,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近20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在网络信息、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广告设计、律师业务、项目企划、对外贸易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中,青年已经成为骨干力量;在社会风尚、生活面貌、消费趋势等方面的迅猛变化和更迭中,青年是主要的发动者、参与者和影响群体;在社会关注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领域,青年人数占压倒性的比例。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处于社会变动前沿的庞大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对文化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目标的新理解和新创造带到社会生活中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青年无疑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和主体力量。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青年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其次,青年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受益者。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给青年提供健康

成长、安心学习和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需要当代青年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当代青年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就必须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继续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青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肩负怎样的重要使命?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探索来之不易,只有珍惜、爱护之,避免走弯路,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广大青年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随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者。

第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建设,而青年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年应珍惜目前得天独厚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既学理论知识,又学修身做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自身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

第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和谐社会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一个不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善于总结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把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看作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谐社会必定是崇尚团结合作的社会。广大青年应该主动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培养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文化心态和实际工作能力。学会正确看待和处理做事与做人、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等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五,培养自强自立的社会责任感。和谐社会必定是权利和义务总体平衡的社会。广大青年应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立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观念,在积极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

生实践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勇于自任,敢于担当。

第六,展示不断进取的风采。只有不断进步、充满活力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广大青年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投入到研究领域。通过创新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创新保持社会的活力,通过创新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