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马铃薯
C.马铃薯和小麦B.小麦和水稻
D.水稻和玉米
2.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3.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的是()A.三角贸易B.商业C.价格D.商业危机
4.从地理大发现到10年间,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 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而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的影响是()
A.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B.加剧美洲的贫困落后
C.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D.意大利地位日益凸显
5.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西、葡已成为明朝最大的贸易伙伴D.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6.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50%。
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东方世界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7.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这一技术的应用()
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
C.导致欧洲封建制度解体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8.《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在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这说明()
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9.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该报道()
A.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B.肯定了英国政治的优越
C.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D.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
10.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开始推行开海贸易。西班牙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欧洲、亚洲和美洲发展进程的影响。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