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尿液采集和处理资料
2025-10-08 02:02:30 责编:小OO
文档
尿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
①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
②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以有利于细菌生长
③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的结果
④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应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污染尿液
⑤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应由医护人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采集婴幼儿尿,应由儿科医护人员指导,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标本种类

尿液标本类型和应用范围

标本类型和采集方法应用范围
随机尿常规筛检、细胞学研究等
晨尿常规筛查、直立性蛋白尿检查、细胞学研究
定时尿物质定量检测、细胞学研究、清除率试验等
中段尿常规筛检、细胞学研究、微生物培养
导管尿(经尿道)常规筛检、微生物培养
导管尿(经输尿管)鉴别肾脏和膀胱感染
耻骨上穿刺尿微生物(尤其厌氧菌)培养、常规筛查、细胞学研究
容器的准备:

1.用于收集尿标本的容器应保证清洁、无渗漏、无颗粒, 其制备材料与尿液成分不发生反

应。容器和盖子无干扰物质附着,如清洁剂等。

2.容器的容积≥50mL,收集24h尿标本容器的容积应为3L左右。

3.容器的开口为圆形,直径≥4cm。

4.容器具有较宽的底部,适于稳定放置。

5.容器具有安全、易于开启且密封性良好的盖子。

6.推荐使用一次性容器。

7.收集微生物检查标本的容器应干燥、无菌。

患者自己收集的尿标本

分为随机尿、晨尿和计时尿标本(包括24h尿)。患者留取标本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指导,给患者介绍留取标本的正确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如语言无法交流,应给予书面指导,指导内容如下:

a) 患者留取标本前要洗手,以及实施其他必要的清洁措施;

b) 交给患者的尿液收集容器应贴有标签,并要求核对姓名;

c) 告知患者留取所需实验的最小标本量;

d) 指导患者留取标本时避免污染;

e) 指导患者留取标本后,将容器盖好,防止尿液外溢,并记录标本留取时间。

随机尿标本的收集

随机尿标本的收集不受时间的,但应有足够的尿量用于检测。容器上应记录收集尿液的准确时间。

晨尿标本的留取

清晨起床、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所收集的第一次排出的尿液。

计时尿标本的收集

特定时段内收集的尿标本(如餐后2h尿、前列腺按摩后立即收集尿、24h尿等)。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如下:

a) 收集计时尿标本时,应告知患者该时段的起始和截止时间;留取前应将尿液排空,然后收集该时段内(含截止时间点)排出的所有尿液;

b) 如防腐剂有生物危害性,应建议患者先将尿液收集于未加防腐剂的干净容器内,然后小心地将尿液倒入实验室提供的含有防腐剂的收集容器中;

c) 对尿标本进行多项检测时,加入不同种类的防腐剂可能有干扰。当多种防腐剂对尿液检测结果有干扰时,应针对不同检测项目分别留取尿标本(可分次留取,也可一次留取分装至不同容器中);

d) 特定时段内收集到的尿液应保存于2℃~8℃条件下。对卧床的导尿患者, 将尿袋置于冰袋上;如患者可走动,应定期排空尿袋,将尿液存放在2℃ ~8℃ 条件下;

e) 收集时段尿时,收集的尿量超过单个容器的容量时,须用两个容器,两个容器内的尿液在检测前必须充分地混匀。最常用的做法是在两个尿容器之间来回倾倒尿标本。第二个容器收集的尿量一般较少,故加入防腐剂的量相应减少。

医务人员收集的尿标本

导管尿标本的收集

导管尿是采用无菌技术,将导管通过尿道插人膀胱后收集的尿液,从导出的尿液中取一部分

作为尿标本。

耻骨上穿刺

由医务人员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耻骨上穿刺,直接从膀胱抽取尿标本。

需要医务人员参与或指导收集的尿标本

主要指清洁尿标本的收集。标本收集步骤如下:

a) 收集标本前患者应先用肥皂洗手或消毒湿巾擦手;

b) 指导未行包皮环切术的男性患者退上包皮露出尿道口(女性患者则无此步骤);

c) 用消毒湿巾或类似消毒物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d) 患者将开始部分的尿液排出,收集中段尿于适当且无污染的容器中;

e) 如患者自己不能采用所推荐的收集方法时,医务人员应给予帮助,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婴幼儿尿标本的收集

使用儿科和新生儿尿标本收集袋作为儿科尿液收集容器,此收集袋上附有对皮肤过敏性低的

胶条,适用于不能自行留尿标本的婴幼儿。

收集儿童随机尿标本,临床医护人员应按如下步骤操作:

a) 分开儿童双腿;

b) 保持耻骨会阴部清洁、干燥,无黏液、粉末、油和护肤品等物质的污染;

c) 采用儿科尿液收集装置,移去胶条表面的隔离纸;

d ) 对于女性儿童, 拉紧会阴部皮肤, 将胶条紧压于外生殖器四周的皮肤上,固定收集袋于直肠与阴道之间的位置,避免来自肛门区域的污染;对于男性儿童,将收集袋套于阴茎上,将胶条压紧于会阴部皮肤上;

e) 确保胶条牢固地粘于皮肤,胶条的粘贴应无皱折;

f) 定时察看收集容器(如每隔15min);

g) 从患者处取回收集的标本,注明标识;

h) 将标本从收集袋倒入收集容器,在容器上贴标签,然后送往实验室检查;

i) 婴幼儿收集尿标本时, 若使用了脱脂棉球,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时应注意外源性污染的存在;

j) 年龄大的儿童可按成人的方法留取。

微生物培养尿标本的收集方法

收集儿童的微生物培养尿标本时,临床工作人员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a) 临床工作人员应用肥皂洗手或消毒湿巾擦手;

b) 分开儿童双腿;

c ) 用肥皂和水清洗耻骨和会阴区, 使之干燥,无粉末、油和护肤品等污染物;

d) 其他步骤可按儿童随机尿标本的收集方法留取。

 

(一)尿液标本保存

尿标本应在采集后2h内分析完毕,对不能及时检验的尿标本,必须进行适当处理或以适当的方式保存,可降低因标本送检延时引起的尿液理化性状改变(表4-3)。

表4-3   尿液标本无防腐保存措施下的潜在变化

理化性质变化及机制
颜色变化因物质氧化或还原、尿色素原或其他成分分解或改变所致。如胆红素转为胆绿素、血红蛋白转为高铁血红蛋白、尿胆原转为尿胆素
透明度假性减低:因细菌繁殖、溶质析出如结晶和无定形物质
气味假性增加:因细菌繁殖或分解尿素形成氨所致
pH假性增加:因细菌分解尿素形成氨、CO2挥发所致;假性减低:因细菌或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为代谢性酸类物质所致

葡萄糖假性减低:因细胞或细菌分解糖所致
酮体假性增高:因细菌将乙酰乙酸盐代谢成丙酮所致;假性减低:因丙酮挥发所致
胆红素假性减低:因光氧化作用转变为胆绿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
尿胆原假性减低:因氧化为尿胆素所致
亚盐假性增加:因尿标本采集后产生细菌所致;假性减低:因转变为氮所致
红/白细胞、管型

假性减低:因细胞和有形成分分解,特别在稀释的碱性尿液中
细菌假性增加:因尿标本采集后产生细菌繁殖所致
    1.冷藏(refrigeration)(4℃)保存尿液标本是最简便的方法,一般可保存6h,但要避光加盖。在24h内均可抑制细菌生长,但有尿酸盐和磷酸盐沉淀可影响显微镜检查,因此,不推荐在2h内可完成检测的尿标本进行冷藏。也可根据检验项目采用相应的防腐剂。主要用于尿电解质、肌酐、葡萄糖、总蛋白、清蛋白、重金属、药物筛查、促卵泡激素、雌三醇等检查。

2.防腐 尿液常规筛查尽量不要使用防腐剂(preservative),然而对定时尿标本和在标本收集后2h内无法进行尿液分析或要分析的尿液成分不稳定,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同时,尿液仍需冷藏保存。

尿液采集方法:

(1)中段尿采集法:是临床上最多采用的方法。

①女性:成年女性用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用灭菌水或1︰1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尿道口,无菌纱布擦拭,然后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10 ml左右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

②男性:先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后用清水冲洗,即可采集中段尿。包皮过长者,为防止包皮内细菌的污染,可将包皮翻开冲洗,再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中,加盖立即送检。

③儿童:在多数情况下,仅冲洗外阴是不够的,故采集标本较为困难。尿中细菌明显增多,可高度怀疑为尿路感染;无菌时则可排除尿路感染;菌数居中时,有必要用导尿或膀胱穿刺尿液做培养。

(2)膀胱穿刺采集法:采集中段尿完全避免污染是很困难的,当中段尿培养结果与临床病例相矛盾时,为排除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的污染,可用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此法主要用于尿液中厌氧菌培养。

(3)直接插导管采集法:一般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流弃15 ml左右再留取培养标本。尽量不要采用导管采集标本,极容易将尿道细菌丛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危险。

(4)滞留导管采集法:采样时应松管弃去前端尿液,左手戴无菌手套固定导尿管后,按中、左、右、中的顺序,严格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无菌注射器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收集标本。

(5)肾盂尿采集法:确定菌尿是否来自肾脏。可用尿管采集肾盂尿,首先充分冲洗膀胱,以最后一次冲洗尿作对照,后用导尿管插入输尿管,分别标记左右侧,各收集三次尿;如果输尿管菌数比对照尿菌数多或第三次尿中菌数比第一次多,该菌尿可能来自肾脏;反之,如果第一次尿菌数多于第三次尿菌,则可能来自膀胱。此法一般应该由专科医师采集。

(6)集尿法: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时,可取一清洁容器,留取24 h尿取沉渣10~15 ml送检。

采集指征

1.发热、尿频、尿急、脓尿、小便困难、耻骨上压痛等临床症状。

2.尿常规异常者

3.怀疑有泌尿系统感染时

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运送尿标本时,容器需有严密的盖子以防尿液渗漏。

2 . 标本收集后应减少运送环节并缩短保存时间,病房标本的传送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且有制度约束。如使用轨道传送或气压管道运送时,应尽量避免标本因震荡产生过多泡沫以防引起细胞破坏。

3. 用于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如不能立即送达实验室,应将部分尿标本移至含防腐剂的抑菌管内再运送,如何操作应咨询实验室。

结果判断

1.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

2.中段尿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主,其革兰阴性杆菌浓度大于105/ml,革兰阳性球菌大于104/ml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反之污染菌可能性大。真菌浓度大于103~4/ml可认为感染菌。

3.已用抗菌药或经导尿管采集的尿液,多次尿培养为单一的同种菌,细菌浓度虽未达到上述界限,也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

4.尿培养显示浓度超过上述界限的但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细菌和真菌时,应考虑污染菌可能。

5.尿培养中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

尿液标本检验后处理

1.检验后尿液 检验后标本一律视为有传染性生物污染源,必须经过10g/L过氧乙酸或漂白粉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入下水道内。

2.标本容器 如果所用的盛尿容器及试管等不是一次性的,须在30~50g/L漂白粉或10g/L次氯酸钠液中浸泡2h,也可用5g/L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一次性尿杯 使用后的一次性尿杯,应先消毒,再烧毁;或与污染性医疗垃圾一样送专业医疗垃圾回收处理公司作无害化处理,但要做好记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