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配套的基础设施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现阶段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对紧张,各类项目建设的融资途径需求多元化,民间资本的参与比重逐渐上升,作为后起之秀的BOT融资模式在此背景下显得越来越受青睐。它可以为提供一种新的资金解决途径,不仅减轻了的财政负担,而且可以加快我国基础建设的步伐。然而BOT项目在我国兴起不久,很多方面还有待总结。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BOT 项目融资 风险
引言 伴随着1999年9月,我国首个BOT项目——广州沙角B电厂顺利移交给,BOT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然而,由于BOT项目具有投资大、时间长、阶段多、项目参与方繁多且关系错综复杂等特点,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项目投资者能否取得BOT项目的成功并获得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投资人能否辨识各种风险并合理分配给参与方共同分担。本文通过对BOT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各类风险的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BOT项目融资模式概述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转让。这种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依靠国外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方式,也可以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的民营化模式。其涵义是:国家或地方通过特许权协议,将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一般为国际财团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无偿移交签约方的部门。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单靠资金已不能满足需求,私人企业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对BOT融资方式的运用开始重视,BOT项目融资这种方式也日益受到各方面的瞩目。
二.BOT项目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手段
项目融资会面临许多风险。我们常常把风险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那些与宏观市场环境有关,超出项目方控制范围的风险即为系统风险,而那些项目方可以自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即是非系统风险。
(一)系统风险
BOT项目的系统风险又称不可控制风险,是指项目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 由于受到超出项目公司或项目投资人可控范围以内的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它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 项目在立项、建设、生产运营直到移交的全过程都可能受到系统风险的影响。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那些由于战争、国家变化、政权更替、国际关系变化等原因而导致BOT项目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受潜在威胁的风险。由于一般的BOT项目特许权经营期较长, 一般多在10年以上, 因此在项目移交之前, 任何政治上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应对政治风险认真加以防范。。它主要涉及到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政局的稳定性,另一类是关于的稳定性。
管理手段:用投保的方式降低政治风险带来的危险;以书面协议的方式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入多变机构的参与,尽量让也参与其中。
(2)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法律体系不完善和法律变动对项目融资带来的风险,当法律不完善时,项目融资所依赖的各种担保可能无法有效地起作用,贷款方和投资者对项目资产和其他抵押品的控制权利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管理手段:在项目融资过程中, 项目公司可在法律顾问的帮助和指导下与项目所在国草签一系列项目担保协议, 双方在各自利益范围内做出相互承诺, 项目投资人以合同中某些方面有所妥协作为交换条件以寻求担保, 保证自身利益的实现。
(3)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项目参与方因故无法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它可能表现为项目发起方资金不能按时到位,贷款方贷款不及时拨付、承建商无法按要求完工、借款人无力偿债等多种形式。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有关违约往往屡见不鲜,缺乏对违约者的强有力手段而导致违约风险大增。
管理手段:①排除项目公司根本违反合同的责任,这一方法主要在产品购买合同中约定,主要含义为即使存在项目公司根本违反合同的情况,产品购买者也应继续履行合同,支付约定数额的使用费以偿还债权人的贷款本息。②东道国地方直接出具履约担保。③正确选择国际性的商事仲裁机构,同时明确非东道国的商事仲裁机构的裁决在该国是否会得到承认与执行等情况。
(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指在项目运营过程中, 由于利率的波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收益出现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汇率波动会影响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如果项目所在国的货币疲软, 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就会上升, 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此外由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股本回报率、税后净现值等指标的分析和确定都是基于一个预先设定的汇率和贴现率, 因此汇率风险也会对项目的财务基础产生巨大影响;货币汇兑风险。包括项目所在国货币的自由兑换和项目利润的自由汇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可能使项目所在国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 直接导致项目运营成本上升, 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产生巨大影响。
管理手段:通过选择固定利率合同、利用金融工具对冲、、购买保险等方式来控制经济风险。同时, 项目公司可与签订协议, 将项目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项目所在国的通货膨胀钩, 用这种方式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5)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指项目的参与方不可预见、无法有效防范也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给项目所造成的损坏或毁灭的风险。具体来说是指在项目所在地因自然原因发生的雷电、地震、洪灾、海啸或飓风;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爆炸、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带来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管理手段:①投保 主要针对直接损失而言,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②寻求资助和保证 有些不可抗力风险无法确定成本,并不能保险或不能按照合理的保险费投保,这往往给BOT 项目谈判造成障碍。这样,发起人和债权人往往要求东道国提供某种形式的资助和担保; ③当事人各方协商分担 按照事先约定比例承担损失。
(二)非系统风险
与项目融资有关的非系统风险主要有完工风险、经营和维护风险、环保风险等。
(1)完工风险
完工风险是指项目建设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成本超支或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的风险。主要包括:根本不可能完成项目;建设工期延误或造价失控;没有达到既定的技术标准和控制目标,导致预期的运营能力不足;预期的资源不足,项目不能整体完工;缺乏可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和可靠的分包商。
管理手段:项目公司首先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和实力的承包商进行项目建设,然后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方分担的风险。一种极端的形式是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 交钥匙” 合同, 这种合同的风险基本上完全由承包商承担。另外一个极端形式是“ 实报实销” 合同, 这种合同的建设风险则完全由项目投资人承担。 另外项目投资者可以设置履约保证金等合同条件向承包商转移完工风险。
(2)经营和维护风险
经营和维护风险是在项目的经营维护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低下或运营能力不足导致重大问题,使项目无法按计划运营,或者因为维修使用的原材料、机械、人工的成本上升,使得获利能力遭受影响的风险。
管理手段:项目投资人应该选择有资质和管理经验的运营商负责项目公司的运营;其次项目投资人可与运营商签订O&M合同(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tract), 固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最后项目投资人还可使用资产投保的方式转移经营风险。
(3)环保风险
环保风险是指项目在建设或投产阶段,因违反环保法规的规定而对项目预期收益的影响。当项目没有对承担环保责任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或有意逃避环保责任,都可能因环保问题而给项目带来重大损失。
管理手段:投保;将项目的法律可行性研究(特别是环保方面)作为项目总的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点来对待。运营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努力开发符合环保标准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 结语
总之, 为了减少BOT模式下项目的融资风险, 项目投资人或项目公司应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首先确定项目的关键风险, 然后评价项目中每个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并将风险分配到有关各方。将项目风险与项目融资结构相结合, 把项目风险合理的分配给项目参加者, 并恰当的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化解各类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化,这样才能使项目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朝兵.项目融资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119-136
[2] 邱菀华等.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庆东. 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其风险评价[J ]. 农业与技术, 2004, (12) : 103-104.
[4] 杨晨瑞. 项目融资中的BOT模式及其风险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2期
[5] 孙涛. 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研究;2004/18 总第302期
[6] 范江城. BOT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
[7] 刘艳.我国BOT融资项目中的风险分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