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2025-10-08 02:04:58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作者:***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7期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高、兴趣点、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开展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学是每位体育老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结合实际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是指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意愿目标以及能力的差异入手,对整体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再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由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结合近年的各种试点和实验,能看出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层次性,贯彻分层教学的精神内涵。

        一、充分了解学生差异,科学分组

        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兴趣点,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参考学生的体质以及信心、兴趣、智力水平及发展方向,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组的学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够适应较高难度和强度的训练,其发展目标可以设立为专业运动员方向。第二组的学生人数占比较高,应该容纳班级里的大多数同学。分类依据是身体健康,能够适应正常量的运动,但是普遍对体育课兴趣不高,可能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第三组的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意愿不强,并且身体薄弱,需要教师特别考虑,制订独特的训练计划,尽可能完成强身健体的目标即可。

        接着,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情况进行考量,例如通过上学期成绩评定、学生自主意愿、课堂积极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粗略的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教师一定要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合理划分。教师的教学计划要灵活应变,最终目的是通过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并且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得到进步提升。

        二、根据不同层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不同的计划与目标。这需要教师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安排进行分割和重组,分析学生实际能力,重构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分层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要求,根据三组同学的能力有的放矢、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课堂教学。并且由于每个学校的学生个体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避免照搬照抄,结合本校的情况制订确实可行的计划。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全部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健康权,身体素质得到充分锻炼。因此,教师在设置目标时要从共同的教学理念出发,兼顾全体同学的基本权利。教师可以适当抬高不同难度层次的计划,设置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才能激发所有人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遵循先慢后快、分步提高的理念,设计有梯度的逐步变难的任务,根据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慢慢调整,最终完成教学总目标。同时教师要铭记,设立目标时要兼顾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不可以盲目追求课堂效率和成绩。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所创新,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也要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针对性训练。例如,在教学篮球的传球时,采用全体—部分—全体的模式,先全体讲解理论知识,接着分层分组教学,下课前再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师主要在第二环节分层教学,比如第三层级的同学教师应当主要强调篮球的乐趣,鼓励同学上手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对于第二层学生,主要以体能锻炼为主,采取活泼有趣的方法使同学从被要求变为自愿,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具体体育项目的能力。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从他们主动表现的动作中纠正不足,监督其改正即可。

        同时,分层教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尽量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教师要平等对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设置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以鼓励大家,并且运用科学的评比手段,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进步予以重视和分数体现,从而鼓励学生的自信。并且尽量避免强制要求每个人都达到某一个高难度目标,而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给他们充分的练习空间。如篮球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试,可以设定不同的考试项目,避免学生觉得不公平。可以分别考查三步上篮、定点投篮、原地投篮等项目,然后进行评分,以此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内容。

        总之,分层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热爱运动的思想。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分析分层教学的新方法,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特长情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为分层教学争取良好的实施环境,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天辉.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学周刊,2016(27).

        [2]苏媛媛.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中国高新区,2018(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