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北海道拓殖银行(以下简称拓银)是日本的第十大商业银行,也是日本的城市银行之一。该行原有资产95 000亿日元,职工2万多人,国内外共有分支机构200余处,总行设在札幌市。该行依据“北海道拓殖银行法”成立于1900年,成为专门为北海道地区的开发提供长期信贷的特殊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北海道地区曾存在十几个银行,太平洋战争期间,银行大合并,该行成为北海道唯一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行为了扩大业务范围,由特殊银行转变为普通银行。1955年进入城市银行行列,并开始经营外汇业务。
20世纪80年代末时期,该行将巨额贷款投向不动产,崩溃后,不动产建设公司难以偿还贷款,造成巨额呆账。加之,该行又未能及时改变经营战略,使经营陷入困境。出现经营困难以后,该行开始四处奔走,试图在东京地区找到买主,但未能如愿。几经周折后,1997年4月与北海道银行达成合并协议,但由于呆账障碍,合并告吹。11月7日终因“短期金融市场急速收缩,难以筹措资金”而宣告破产,将业务移交给北洋银行。
北海道拓殖银行究其倒闭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留下的祸根——呆账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日本全国究竟有多少呆账,可以说是一个世界之谜。1996年9月,日本曾公布一个数字,估计全国大约有呆账292 280亿日元。其中因借方企业倒闭根本不能偿还的“破产债权”和偿还期推迟半年以上的“延迟债权”为238 520亿日元,将利息减免到官定利率以下的“利息减免债权”
53 760亿日元。而且,各金融机构的呆账比率也大不相同,前9位城市银行在3~6不等,而位居第10的拓银为13,高出前9位最高值的1倍多。以上数字仅为官方公布的数字,而有关方面人士认为实际数字要远远大于以上数字。目前的问题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谁都不肯说出呆账的实际数额。因为真实的数额巨大的呆账一旦公布出去,大量的客户必将纷纷离去,这无异于引火烧身,自取灭亡。资料来源:张季风. 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公司倒闭原因探析[J]. 现代日本经济,1998.
【原因分析】
1.北海道拓殖银行究其倒闭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留下的祸根——呆账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日本全国究竟有多少呆账,可以说是一个世界之谜。1996年9月,日本曾公布一个数字,估计全国大约有呆账292280亿日元。其中因借方企业倒闭根本不能偿还的“破产债权”和偿还期推迟半年以上的“延迟债权”为238520亿日元,将利息减免到官定利率以下的“利息减免债权”53760亿日元。而且,各金融机构的呆账比率也大不相同,前9位城市银行在3~6不等,而位居第10的拓银为13,高出前9位最高值的1倍多。以上数字仅为官方公布的数字,而有关方面人士认为实际数字要远远大于以上数字。
2.金融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存在着舞弊交易行为是造成北海道拓殖银行与山一证券公司破产的内在因素。日本股市低迷, 日元也长期低谷运行, 这不仅使北海道拓殖银行与山一证券公司收入明显下降。而且由于公司的业务仍然集中于依靠二级市场的佣金上, 可谓经营策略也有失误。又因业务伙伴不履行信贷承诺, 致使和其他银行关系不融洽, 使许多大金融机构纷纷终止与该公司的合作关系。山一证券公司财务公开程度不够, 自顾不暇的日本银行也无法掌握其确切的损失程度, 因此, 即使作为它最大股东的富士银行, 也拒绝担保贷款,使山一证券公司寻求救助的希望化为泡影。
【启示】
1.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我国证券公司在管理风险时要靠公司的管理层、各级风险管理人员及所有员工来执行、操作及贯彻。风险控制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控制氛围,同时强化道德约束,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任何岗位的员工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自觉地考虑风险因素。只有营造了这样的风险管理理念文化,才能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2.完善风险控制管理流程
我国证券公司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如下要求的风险管理流程:(1)建立由证券公司法人代表领导的风险管控委员会,作为法人治理结构层面的风险管控和日常业务操作的风险控制之间的衔接。(2)按照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证券公司业务的流程再造。(3)建立覆盖证券公司全部业务和涵盖证券公司各个层级的风险管理模式。(4)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5)定时定期主动进行险测试,根据环境、业务和客户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风险管理规程的调整。
3.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需要建立一个证券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平台,这一风险管控平台能够覆盖证券公司全部的业务风险环节,并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并适宜直接招搬,需要消化吸收,而风险管控平台就是国际先进技术与证券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的接口。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才能支持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