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3、《庐山》
2025-10-08 02:04:13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内容:3  庐山

教学要求:

向学生介绍庐山优美的景色、生物资源以及文化特色,使学生对庐山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庐山的文化特色——宗教胜地的理解。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庐山美丽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切身感受到庐山的美。

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欣赏为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出示地图,介绍庐山的地理位置。

1、出示全国地图,找到江西省。

2、出示江西省地图,向学生介绍庐山的地理位置:

庐山,是中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庐山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其长约29公里,宽约15公里,周围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

3、介绍庐山的气候特点: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的优越条件之一。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1℃,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庐山雨量丰沛,云雾较多,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有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且山上树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6℃左右,早晚常在15~20℃之间。从挥汗如雨的山下来到凉爽宜人的山上,真是两重世界两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赞:“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

4、欣赏庐山的风景图片。

5、介绍庐山的生物资源: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庐山在哪里?

二:介绍庐山的历史传说:

1、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   

2、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

3、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王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王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xiao音肖,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4、传说,庐山太平宫住着一位姓胡的道士。有一天一个自称“回道人” 的道士路过太平宫,此人仪表堂堂,穿着讲究,很有几分“气宇昂昂,风神奕奕”的样子,但是,宫中却没有人理睬他,只有胡道士用一杯茶招待了他,两人边喝茶边谈笑起来。一会儿,“回道人”用手指指胸口,向胡道士讨酒喝,胡道士拿出一壶酒,他一口气喝了一百多杯还嫌不够,从清晨喝到傍晚仍毫无醉意,并邀请胡道士再到他的住处去喝,胡道士说天色已晚,便婉言谢绝了。数年之后,一个衣衫槛楼,蓬头垢面,自称“大宋客”的人又来找胡道士。这个“大宋客”肩上扛着两个大酒坛,说是他的行李,他将坛子往地上一倒,尽是黄金、白银,他取出其中的一点碎银子, 买了酒便与胡道士一起喝起来,一直喝到日头偏西。这个“大宋客”便用刀撮了一些土,倒上剩下的酒,一搅拌成了墨,用手去打它还会发出铮铮的响声。这时,胡道士已经喝醉了睡在床上,“大宋客”拂袖而去。“大宋客”走后,这个房间一天都是异香弥漫,“大宋客”留下的那把刀也是金光灿灿,人们都争着要买它。胡道士醒来后,看见墨便来吃,吃了一半,精神一振,老病全消,直到七十多岁时,还颜面如春,好似少年一般,连酒量都不减当年。

三、庐山的文化特色:

1、庐山是又名的宗教胜地,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教、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

2、庐山的山水文化: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3、饮食文化:到庐山后,“三石一茶”的名字就会不绝于耳,可算得上是世间罕有的美味。云雾茶——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石鸡——庐山石鸡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形体与一般青蛙相似,但体大,肉肥、嫩、鲜美,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由于庐山石鸡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系肴中佳品,“黄焖石鸡”就是庐山名菜之一, 石鱼——庐山石鱼体色透明,无鳞,体长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就是长上七至八年,长短也不超过一寸,故又名绣花针。石耳是一种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营养价值极高,内含很多的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之补品。

四、知识窗: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1937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党上庐山与蒋介石会谈,稍后,发表了抗日的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次登庐山,主持召开了世界瞩目的三次会议。

五、动一动:

    庐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许多诗人相继登山,留下许多名篇佳作。请你收集一些有关庐山的诗,读一读,记一记。

板书设计:

3庐山

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生物资源

历史传说   

文化特色:宗教胜地、山水文化、饮食文化

教学反思:

庐山,是中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它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为了让孩子了解庐山、喜爱庐山,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庐山,使学生走进庐山,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又收集了一些古人赞美庐山的诗篇,从图到文,发自内心地爱上庐山,喜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