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2025-10-08 02:05:17 责编:小OO
文档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上,数千名来自祖国各地的全国和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                  。    

  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都是我们人类生长发育与健康所                 的。

  ③湖南省醴陵市一花炮厂9月22日15时许发生爆炸事故,           记者发稿时,已造成13人死亡、33人受伤、1人失联,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A.国事  必须  截至    B.国是必需  截至

    C.国是必需  截止     D.国事  必须  截止

2.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B.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崇敬生命,但不神化它。                                       

    ①应当坚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

    ②生命并不神秘,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③然而,人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由基因决定又与环境相关

    ④基因统一论认为,人的基因决定人之为人,不是物    

    ⑤我们既是基因决定论者,又是基因非决定论者

A.②⑤①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②⑤①

4.下面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摘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5.用简明语言概括下面—则新闻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在“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地区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    

研究人员担心,2014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除了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一个“热点”。

A.海德堡大学公布最新—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

    B.2014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

    C.叙利亚、中国东海成危机地区

    D.德发布“全球冲突晴雨表”,中国东海成战争“热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平?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白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强秦之暴亟矣          亟:急切

    B.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纾:解除    

    C.余所诛者                诛:铲除

D.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    说:劝说

7.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其势弱于秦

    B.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D.内则幸姬,外则邻国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8.作者认为信陵君有哪些“罪”?细读后两节,回答。(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3分)

  (2)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3分)

  (3)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颔联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之情感的?(4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                  ,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中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陶纯

(1)那是一座6积不大的街心公园,栽种着一些随处可见的树木和花苹,园子中间矗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塑,是一个手擎和平鸽的女人,有几张石凳散置在树下和甬道边。

(2)二十年前,这里并没有这个街心公园。刘汉泰清清楚楚地记得,二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的居民区,道路狭窄,污水四溢,路灯很少有亮的时候。二十年后,这里却大变样了,周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中间,这座绿意盎然的街心公园十分醒目。

    (3)刘汉泰每天都路过这里。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他常常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起初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终于辨别出来了,那个久久枯坐在一张石凳上闭目养神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差点置他于死地的刑警老马。

    (4)二十年前,刘汉泰是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人物,他既偷且抢,屡屡得手,本地好几桩有名的案子都与他有关。相当长的时间里,拿他毫无办法。即便是黑道中人十分惧怕的刑警老马,也是奈何他不得,他像一条狡猾的章鱼,数次从老马的口下滑脱。

    (5)但最终,他还是栽在了老马手里。    

    (6)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席卷了一家小商店,快速逃离,逃到这片杂乱无章的地方来。他正陶醉在又一次得手的喜悦中时,老马却从一条小巷子斜刺里杀出来,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心说“不好”,扭头就跑,老马跑得比他还快,不一会儿就追上了他。他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见没有退路,他凶相毕露,突然掏出腰间的牛耳尖刀,猛地刺向老马。老马闷哑地叫了一声,倒在地上。但是,他仍然没有逃脱——在他跑出几米远时,老马手中的响了,他觉得左腿一软,瘫倒在地。

    (7)乃后来,他被判处死缓,由于他在狱中表现尚可,死神才没有降临在他的头上。

    (8)春天里,他服刑期满,每天蹬着三轮车,到这座街心花园前面不远处的一家集贸市场摆摊卖海产品。挣了些钱后,就在市场边租了两间房,开了个海产品公司,专门倒腾海货,生意居然很红火。因此,他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既然不担风险又能挣到票子,也就用不着再去偷再去抢了。

    (9)秋末的一个傍晚,他打的离开公司回家。由于刚刚做成一笔生意,狠狠赚了一家伙,他的心情格外舒畅。路过那座黄叶飘舞的街心花园时,他又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于是他大声吩咐司机停车。

   (10)对于这位曾经给过他致命一击的刑警老马。刘汉泰是不会忘记的。时至今日,他左腿上的那个眼还赫然在目,并且走起路来一玻一玻的,老马留给他的纪念一辈子都抹不掉了。老马微眯着眼,枯坐在大理石像不远处的一张石凳上,双手撑着一根拐杖。园子里除了几个刚放学归来在此玩耍的孩子外,没有别的人。

   (11)刘汉泰估计老马也就是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要苍老得多。老马满脸刀刻般的皱纹,呼吸声像一架老式风箱发出的声音,站在五米之外的刘汉泰听得清清楚楚。没出来时,刘汉泰常常听到那些栽在老马手下的弟兄扬言,出狱后要找老马算总账。他也曾有过这种隐秘的念头。

   (12)但现在.刘汉春抽动着嘴角,无声地笑了。现在,他刘汉泰不是过得好好的吗?而老马,那个身手敏捷得像一只豹子,黑道中人畏之如虎的刑警老马,已经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刘汉泰开心极了。

   (13)刘汉泰以为老马睡着了,仔细看时,却发现老马微眯着的眼睛里,依然有光线漏出,在他身上萦绕。他的笑容随即凝固在嘴角,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刘汉泰问,你……你还认识我吗?老马一动不动,喘着粗气说,很多人像你这样问我,太多了,我记不清了。

    (14)刘汉泰挽起裤脚,露出左腿上那个醒目的疤痕。老马摇摇头,说腿上吃过我子儿的人太多了,我记不清了。刘汉泰报出家门,老马眼睛一亮,表示想起来了。然后,他松开拐杖,掀起衣衫,指着左肺部的一条刀疤说,这是你给我留下的,再往这偏一点点,我就没命了。刘汉泰愣怔着,他看到老马身上有许多疤痕,各种形状的疤痕。老马又说,你那个疤不算啥,我身上有十一处,不信,你过来数数。

   (15)刘汉泰只觉得眼花缭乱。他听到老马又咕哝道,要是每次我口再往上抬半寸,很多人脑壳就碎了,你也是。老马闭上眼睛,边说边抬起右手,食指做了个搂机的动作。

   (16)在夕阳的余晖里,刘汉泰突然感到眼睛一阵眩晕,仿佛他的脑壳真的被老马击碎了。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2.小说第一段对街心公园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1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1)但现在,刘汉泰抽动着嘴角,无声地笑了。    

(2)刘汉泰突然感到眼睛一阵眩晕,仿佛他的脑壳真的被老马击碎了    

14.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匠心独运,特点鲜明,请简要分析其结构特点。(6分)

15.小说标题“痕”意蕴丰富,试作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性互动

《百家讲坛》收视率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普遍不太乐观,认为这个影响很大的节目进入了“衰退期”。

  ①仁者:《百家讲坛}的起落是不是说明学术通俗娱乐化可能行不道的?

  梁永安(文化学专家):我觉得现在下这种判断还为时尚早。一档节目起起落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如当前的股市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

何况《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就不是学术,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通俗化。准确来说,它应该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研究的专业空间。最明显的特征是:演讲者并不提供自己独特的材料发现或者体系构建。比如于丹就很聪明,声明自己是在学术的“墙外”讲《论语》,与真正的经学研究区隔开来,阐发自己的感受。以为她对学术话语有所威胁,其实完全没有,学术自有学术的一套研究体系、学理化的表达方式。

②记者:那么您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永安:我想它可能面临困顿期的内容资源的转型。《百家讲坛》的听众,主要是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论语}等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人却未必买帐,且不说新一代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文化节目能够切中。所以《百家讲坛》能否在当代全球景观下,开掘新的内容资源,在年轻人的心呆引起共鸣,是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③记者:或许文化传播类节目本就不用追求轰动效应,默默把“高端路线”坚持下去,才是常态?    

梁永安:那倒未必。国外的文化节目,持续走红几十年的不在少数。比如美国的脱口秀、BBC的历史专题等。这些节目也经历过低谷,只是当观众耳熟能详到自己都能掰的时候,节目完成了自我升级,让人重新获得惊喜,也就重新赢得了观众。《百家讲坛》中即使被称为“心灵鸡汤”的于丹说《论语》,往往也是采取简化问题的方式讲解,似乎如此一来,生活的困顿一下子就很容易想通,其实这并不顶用。只有首先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让历史焕发出高度的启示性,这样的讲述,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命状态,才会有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④记者:换句话说,您不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是社会的理性回归,反而是一种遗憾?

梁永安:是的。类似的文化栏目很有必要。我们对传统的重新体会和表达做得太少,《百家讲坛》仅仅是个起步。我们的现代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方面太需要有人寻找新的资源和角度重述。《百家讲坛》这样的文化样式刚刚萌芽,有待成长。与其批评,不如抱着建设性的态度。

⑤记者:其实不只是对《百家讲坛》,只要对一种文化现象不满,抱怨远甚于建设,已经成为的习惯心态。

梁永安:世界知名栏目之所以能几十年办下来,是因为它们的受众不是简单的受众,会主动介入,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而我们一些受众并不主动参与,只被动等待,一旦不满,也不抱着建设心态让它更受欢迎,反而是诉诸抱怨来获得心理满足。

眼下,各种文化观点几乎都能找到依据,其实也就是找不到绝对的依据,只能做出自己的相对判断。人们已经习惯拿有用有效去判断,而不是生命所依附的价值去理解,所以很多文化产品带有消费特性,一旦不合口味,人们马上就会抛弃。就算它本身有珍贵的潜力可挖掘,也不觉得珍贵。这其实并不理性。如果受众不积极参与良性互动,任何文化都将失去内在更新的能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专家梁永安认为《百家讲坛》收视率下滑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文化传播“高端路线”的具体含义。(6分)    

18.依据梁永安观点,文化节目如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社会影响力”?请从节目举办方和受众方两个方面具体回答。(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弓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15分)

1.B (3分) 2. C  (3分) 3.A (3分)

4. C (A “令郎”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不能用于第三方;B “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身;D应该用口头语。)

5. D(A不全面;B不具体;C不完整)(3分)

二、(19分)

6.C (诛:指责)(3分)

7.A(A 都是“比”的意思;B与“也”一起表判断;的人。C表并列;表转折。D就;若,如果)(3分) 

8.①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   ②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③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或概括为:信陵君的方式不当)(每点1分,共3分)

9.(1)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一点不足以怪罪(谴责)信陵君。(“论者”“罪”各1分,全句1分,共3分)

(2)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然则”“果”“然”各1分,共3分)

(3)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啊!(“是””殉”“谢”各1分,全句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从这一点上谴责信陵君,理由还不够充分。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一旦灭亡,那么,魏国将紧跟在赵国后面灭亡;赵国、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一旦灭亡,楚国、燕国、齐国也会跟着而灭亡。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所以,援救赵国,也就是援救魏国,援救一个国家,也就是援救六个国家。窃取魏国的兵符去解除魏国的祸患,借一国的分散六国的灾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我所指责的,是信陵君的内心。

    信陵君,不过是一名公子而已,魏国还有国王啊。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反复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用婚姻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内心也因为婚姻关系,想尽快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关系,不知道有

魏王啊。信陵君的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啊,也不是为了六国啊,只是为了赵国啊。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不过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不会去救援。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被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这样看来,赵王与赵国的重要,还抵不上一个公子平原君,而魏国赖以巩固国家的,只用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幸亏作战胜利了,还可以过得去;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啊!

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考虑,何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假如魏王不同意,就以自己想与秦军作战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了;侯生给信陵君出谋窃取兵符,何如面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以他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吧;如姬如有意要报答信陵君,何如趁魏王空闲的时候,白天黑夜地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用自己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悔悟了。这样做,信陵君既不有负于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与如姬二人既不有负于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想办法呢?信陵君心目中只知道与他有着婚姻关系的赵国,而不知道有魏王。内部有宠爱的如姬,外面有邻国,卑贱的有看守夷门的人,他们只知道有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这么

一来,那么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魏王罢了。

三、(10分)

10.(1)①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②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4分。每点2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1分),表现了对兄弟的深厚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6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2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四、(8分)

(1)怅寥廓(2)白露未晞(3)纫秋兰以为佩(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别有幽愁暗恨生(6)泣孤舟之嫠妇(7)知耻近乎勇(8)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空1分,有错字该处不得分)

五、(20分)

12.小说开篇写街心公园绿意盎然,祥和宁静,既交待了人物的活动环境,(2分)又暗寓小说的主题:这样的环境是老马他们的努力换来的。(2分)

13.(1)表现了刘汉泰看到了昔日死敌晚景如此“狼狈”而幸灾乐祸的心理。(2分)

(2)既写出刘汉泰对当年之事心有余悸,又写出此时他对老马的敬畏。(2分,每点1分)

14. ①运用了倒叙。先从如今的街心公园写起,然后写到二十年前。②以时间为顺序。从“寒冷的冬夜”写到“春天里”,再写到“秋末的一个傍晚”,层次井然,而且富有象征意义。③以刘汉泰为视角来写主人公刑警老马。刘汉泰反衬了老马的高大形象,而且使老马这一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每点2分,共6分)

15. “痕”具有多重意蕴:①表面上是写刘汉泰等犯罪分子和老马身上的伤痕;②老马身上各种形状的伤痕,突显了老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③刘汉泰腿上的伤痕既是对犯罪分子的警醒,也是老马宽厚仁慈的体现;④老马等人浴血奋斗的精神也将被人们所铭记,在人们的心中留痕。(每点2分,答出任3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18分)

16.①文化节目作为一档节目起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②可能面临困顿期的内容资源的转型,节目内容不能引起年轻人心灵共鸣。(每点3分,共6分)

17.①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方式为学术研究的方式(非通俗的方式);②文化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为三国、《论语》等传统经典(不考虑现在年轻人的需要)。(每点3分,共6分)

18.节目举办方:①文化节目要开掘新的内容资源,能够切中年轻人的需要,能引起年轻人的心灵共鸣;②文化节目要摒弃凡事简化问题的讲解方式,要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获得启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

   受众方:①受众要主动介入文化节目,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而不要只是以诉诸抱怨的方式获得心理满足。②对待文化节目,受众不能用有用有效(商品的消费特征)去决定取舍,而要从生命所依附的价值去理解,去进行深入挖掘。(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

七、作文(70分)

(一)审题

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

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正如“有了快感你就喊”,同样“有了痛感你就说”。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

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已。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致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

(二)参考立意

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阵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三)评分标准

1.判分原则

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

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以下。要拉开分数档次,不打保险分,该高的高上去,该低的低下来。

 ○文章内容和结构基本上是对提示语的扩展,仅提供几个论据,完成文章规定的字数,属四类卷;在论证说理上有一定的发挥,论证有说服力,可上浮为三类卷。

 ○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属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甚至“四不像”,属六类卷。

3.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组长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