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八年级上册20《蝉》导学案附答案
2025-10-08 02:15:04 责编:小OO
文档
20《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二、自主学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隧道(suì)       涂墁(màn)        防御(yù)                纤维(xiān)          

轧扁(zhá)      黏土(nián)         喧嚣(xiāo)               孵化(fū)

2.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合作探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交流点拨】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2.理清文章结构。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3.品读蝉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

【交流点拨】

挖洞(第4段):分泌黏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第8-10段):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12-13段):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

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扒掘地面,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钻进去,隐藏自己,最后写尾部。

四、当堂达标

1.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表演(表演  演绎)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跳跃  腾跃),翻转,

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伸直  伸展),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钩  抓)住它的空皮。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举例子)

(2)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打比方)

(3)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列数字)

(4)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作比较)

3.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蝉“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4.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1.细读课文8-10段,说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

【交流点拨】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腿、后腿和翅膀的露出。

2.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是选择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呢?

【交流点拨】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4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三)语言品析

1.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脱壳比作“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蝉脱壳的过程。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2.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

【交流点拨】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此”指蚋毁掉蝉的卵,取代蝉的家族。写出了“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三、课堂小结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一生,似乎就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和人类相比,蝉是渺小的。然而,蝉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更值得我们赞颂的是法布尔——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感谢他,让科学离我们不再遥远;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是这么有趣;感谢他,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万物皆有灵。

四、拓展延伸

了解成语“金蝉脱壳”。

【交流】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五、当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隧道(suì)    罅隙(xià)     孵化(fū)

喧嚣(xiāo)   跳蚤(zǎo)    涂墁(màn)

寻mì(觅)     扒jué(掘)   车zhé(辙)

2.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

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近”或“多”。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榜样”改为“标本”。

3.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此语段选自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蝉刺穿树皮,吸饮汁液的过程。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