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2025-10-08 02:14:26 责编:小OO
文档
高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摘 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校园网建筑设计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法,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方案的选型等,对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及信息通信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以及园区等各类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对信息的要求已成为一种趋势,校园网络建设需要综合布线系统为之服务,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它将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设备的布线网络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它以一套由共用配件所组成的单一配线系统,将各个不同制造厂家的各类设备综合在一起,使各设备互相兼容,同时工作,实现综合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间的信号相互连通。 

  二、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1.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并使得学校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决策反应,提供更快捷更新颖的教学理念。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楼宇来说,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我们知道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投资只占整个系统投资的5%弱,却会造成整个系统50%以上的问题,而且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使用时间远远多于其他设备和软件。由此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好坏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楼宇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2.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经济性 

  综合布线比传统的布线更具经济性,主要是综合布线系统可适应相当长时期的用户需求,而传统布线因业务的拓展需要改造时,改造难度大、成本高。 

  (2)灵活性 

  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3)模块化 

  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语音、数据、图像、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4)扩展性 

  综合布线系统容易扩充,在需要时可随时将设备增加到系统中。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工作难度,以及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产生的费用。 

  (5)通用性 

  综合布线系统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6)实用性 

  综合布线系统实施后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语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根据国际标准的定义,综合布线系统可由以下系统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 

  目的是实现工作区终端设备与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所组成。工作区常用设备是计算机、网络集散器(Hub或Mau)、电话、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音响等。 

  对于教学楼的环境而言,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对于办公室安装8信息点,4个网络点,4个语音点。 

  对于普通教室安装4个信息点,教室前面墙壁与后面墙壁各装两个信息点。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 

  (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目的是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将用户工作区引至管理子系统,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符合国际标准,满足语音及高速数据传输要求的信息点出口。该子系统由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如果需要某些宽带应用时,可以采用光缆。 

  (3)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bone Subsystem) 

  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PBX)、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是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办公室是直接与楼层交换机相连,机房是通过机房里面的交换机与楼层交换机相连,然后机房交换机再与计算机相连,连接介质选用5类或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该子系统通常是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位于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电缆及相关支撑硬件组成,以提供设备间总配线架与干线接线间楼层配线架之间的干线路由。常用介质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缆。 

  (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 

  本子系统主要是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的支撑硬件组成,作用是将计算机、PBX、摄像头、监视器等弱电设备互连起来并连接到主配线架上。设备间使用的是一个三层大型交换机,它可以方便快捷的连接计算机系统、网络交换机(Switch)、程控交换机(PBX)、音响输出设备、闭路电视控制装置和报警控制中心等。 

  (5)管理区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本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互连配线架根据不同的连接硬件分楼层配线架(箱)IDF和总配线架(箱)MDF,IDF可安装在各楼层的干线接线间,MDF一般安装在设备间。     (6)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 

  该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它由一个三层大型交换机连接着介质是光缆。 

  4.设计依据 

  ANSI/EIA/TIA-570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EN50173 信息技术-建筑综合布线系统 

  EN55024 信息技术设备的抗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7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T 926.2-2010 

  《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 5072-2005 

  三、教学楼综合布线设计实例 

  下面以某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为实例,进行说明(如图1)。 

  图1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系AB区平面图 

  与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C区平面图 

  1.水平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有两种走线方式。 

  教室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干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金属托架,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镀锌铁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 

  例如: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教师办公室,实训车间,采用墙上信息出口。 

  2.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地板通孔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如图2所示: 

  图2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 

  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持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 

  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线槽,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屏蔽保护。线槽内每各2米应有粗钢筋,大对数电缆用紧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 

  预留的电缆井的大小按标准的算法,应至少是要通过的电缆的外径之和的3倍。此外,还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再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四、结束语 

  总之,校园网络是现代校园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的中枢神经,如何建构一个稳定、安全、先进、可管理、速度快捷、易维护、易扩展的网络已成为现代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 而网络综合布线是高校校园网实现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黎连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李瑛.综合布线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姜大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悦凌(1978.9-),女,山东,讲师/工程师,教务处,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