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5-10-08 02:14:27 责编:小OO
文档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夷鸣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0期

        摘要:

        基于当前高校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就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师德师风建设为表率,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调动各方面因素共同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001480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人才培养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教,也取决于学生的学。随着人们日益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视,学风问题越发成为一个值得并需要研究的课题。毫无疑问,学风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学风建设,创建良好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对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加快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1学风的内涵

        关于学风的内涵,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曾经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指出,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另外有学者也指出,“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我们认为,学风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学风建设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风而作的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2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2.1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些学生在完成高考目标进入大学后,缺乏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理性的认识,未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动力不足。

        2.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对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学习目的缺失、不足或者过高,都会把大学生带进厌学的状态,更有甚者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消极思想,他们认为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学习再努力也找不到好工作,读大学就是为了混张文凭,没必要那么认真,学习是在浪费青春、浪费金钱。所以出现了旷课、早退等现象,即使他们去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

        2.3学习方法不得当

        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没能及时调整,而是继续延用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还有些学生骄傲、浮躁,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不肯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更不愿意课后主动与同学交流。另外有极个别学生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现教条主义现象,以上学生在学习上都不会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4诚信危机

        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大学生诚信危机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比比皆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业方面,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到考试时只想着蒙混过关,出现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弄虚作假情况。在就业方面,有些学生个人履历造假,甚至单方面毁约,直接离开单位,造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信任。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唯利是图,欺骗同学。这些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3高校学风问题产生的原因

        3.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高校学风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教育者在推进学风建设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刚恢复高考制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学生都能够勤学苦读,学风建设比较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全民经商思潮的影响,学风逐渐下滑,高校的学风建设收到很大的冲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生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平等的社会竞争,使许多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制约高校学风建设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过分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道德文化,重物质、轻精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歪风邪气应运而生,一些学生思想受到侵蚀,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由于非主流文化杂乱无章,社会对其又没有很好的约束,使之无处不在。大学生受到校内外的各种诱惑,表现得心浮气躁、相互攀比、投机取巧。这些社会的不良之风严重侵害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学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胸无大志,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杜绝社会的不良风气侵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3.2学校因素

        (1)教风有待强化。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也是帮助学生成才的良师益友,所以教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风。目前高校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与学生交流时间甚少,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保持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不闻不问,客观上也加速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2)制度管理不健全。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开展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的学风建设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仅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难以形成持久效应。

        (3)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相脱节,没有及时更新,再加上不合理的专业设置、落后的教学仪器设备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4)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

        高校对大学生成绩主要的考核方式是考试,唯一的评价标准是成绩。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考核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所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3.3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阻碍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其学习不闻不问,导致了学生自由散漫、游手好闲,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犯的错误,从来不问事由,轻则痛骂,重则挨打,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首要原因。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虽然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给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人才质量下降致使大学生贬值、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等出现。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为了享受生活,他们把进入大学当做一种生活形式来对待,对学习的热情有所降低,更有甚者完全丧失了学习热情,也失去学习动力和方向。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入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中点,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学习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适应社会、全面发展自我的首要途径。

        4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4.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思想。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意识等方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牵引作用,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自己,即对自己性格、专业、兴趣、爱好等爱好进行综合评估,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身在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其个体的主体意识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风建设就水到渠成了。

        4.2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人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制度规范的强制,才逐渐进入自觉阶段的。所以,通过高校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言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学风建设重在教育引导,那么制度建设就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用制度去规范学风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可操作性强,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和教育,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要给与相应的处理,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制度建设,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并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4.3提高师风师德,为学生做好表率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教师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自己。首先,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笃学、学而不倦的探索精神感染学生;其次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和拓宽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以更加完善的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4.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代表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首先,尽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交流活动,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人文讲座等,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和各种文艺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另外,坚持以积极的导向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橱窗、海报等途径宣传、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非常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探索、积累、沉淀的过程,需要积极动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为社会造就更多、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108.

        [3]赵志.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4]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