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师生成长共同体”在教学中开出绚烂之花
2025-10-08 02:16:14 责编:小OO
文档
“师生成长共同体”在教学中开出绚烂之花

    【摘要】“师生成长共同体”是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关系的重新构建,即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共同成长。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整体规划下,我校创建了“三步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我们语文学科针对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力争做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打造和谐的绿色校园”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师生成长共同体 三步五环节 自主 合作 探究 新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2015)03-0184-02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美丽的教育格言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本人认为师生成长共同体在“三步五环节”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自提目标,设疑激趣 

  在备课时,我先自己确立探究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我则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如我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拿出李清照的《一剪梅》进行比较阅读。在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听音乐赏读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共同体内讨论学习的目标,学生经过讨论,我及时引导,去粗取精,统一意见,明确学习目标是:1.感受以苏柳为代表的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2.掌握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 

  巧设问题,引发兴趣。“学始于疑。”只要提问提到点子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激发。如学完《套中人》我问:“假如别里科夫真的和瓦连卡结婚了,他们会幸福吗?”学生的兴趣浓厚,马上在体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做到人人发言,体长再汇总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一个事实,别里科夫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性格与瓦连卡是根本对立的,冲突的,他们绝对走不到一条道路上,即使结婚了也不会幸福的。正是这种自由的讨论和和谐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学习,释疑解难 

  “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共认的语文教学基本准则,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设计恰当的研究点,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时间,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高效的自主阅读中。在此环节中,教师绝不可越俎代庖,将结论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质疑问难,在自主感悟中发表见解,通过自主学习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我在教《鸿门宴》时,学生就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1.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他能否夺得天下?2.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是否言过其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共同体内充分讨论,并由一名同学充当记录官,把同学们的见解记录在案,然后在体长的引领下,讨论选出恰当合理的解释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智慧的火花彼此碰撞,同学们在讨论中精神得到了升华。 

  三、合作参与,探究研讨 

  在语文学习中既分工又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合作,主要指师生间的合作、生生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现代媒体的合作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新课标特别强调探究学习方法,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注意充分设置探究性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究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如我在讲授《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样说来,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于是我让同学们在共同体内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应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可见,本性善良的他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一席话,引得掌声四起。这样,周朴园的形象就更加丰满。所以,适当保留和尊重学生的见解是必要的。不能全都按教参上照本宣科,那会误人子弟的。 

  四、归纳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学习,还必须教会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自己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共同体展示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也会使学生的参与得到拓展与提升。如写作课,我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像奥斯卡颁奖一样,设立“最佳语言奖”、“最佳开头奖”、“最佳结尾奖”、“最佳进步奖”、“最佳书写奖”等等,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有极强的鼓励性,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教材无非例子,由此延伸、展开,就能为我们打开一片研究性学习的广阔天地。如学习《窦娥冤》,我先拓展到对全曲的研读,再让学生在共同体内类推与此相似的一系列文学现象,学生从中有了惊人的发现:窦娥冤魂感天动地,刘兰芝和焦仲卿化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虫……现实生活以异化的形式怪诞地显现,揭示人物在社会处境中的困惑与荒谬,反映人物对社会现实的憎恨和抗争。 

  五、结语 

  总之,在这个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新时期,我们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在推进“三步五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从而把学校真正建成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师生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18期 

  [2]《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4日第3版 

  [3]路树铃:《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应把握的指导原则》.《山东教育科研》.2001[1].P5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