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看懂简单的图形,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2. 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基本应用。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形象化教学,通过图片呈现数量关系,进行运算。
2. 看图列算式,介绍加减法的应用。
3. 生活实例,让幼儿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图像教学法,通过图片呈现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实例中,让幼儿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10min)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案,让学生数数,了解图案中的数量关系。
2. 新知引入 (10min)
出示一些图案或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列出相应的算式。
例如,出示三盆花,让学生列出相关算式:“3-2=1”或“2+1=3”
3. 教学练习 (30min)
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看图列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四个苹果和两个橙子,让学生列出算式”4+2=6”或”6-4=2”等。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碗里放入一些小球,让学生数数,学生可以根据数的大小来进行排队,比较大小等等。
五、教学总结 (10min)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采用图片表述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教师要加强课前准备,准备合适的素材,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3. 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幼儿在课堂上参与互动,共同学习,增强幼儿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