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2021-12-06 13:45:08 责编:临意
文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首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课程内容。

2、然后可以介绍一下这堂课的目的或是教学目标 。

3、接着可以讲述一下通过这堂课希望学生学到什么等。

4、最后可以进行一下反思与总结。

示例范文:

一、

在这堂课上,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个个爱想、敢说、愿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鼓励求异,竭力体现老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课才是学生爱上的课。

1、本课教学情味浓厚:

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悲愤之间的强烈对比,小女孩之情,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合而为一,这是课堂的主线。教者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⑴、音乐课件渲染、营造氛围,打下情感基调;

⑵、读中感悟、理解、表现情感,运用了画出句子,概括理解、指读、角色读、齐读等方式;

⑶、拓展深化情感,想象、比较、对比等多种方法运用。

2、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面教学片断中,我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交流实践,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在教育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应多用鼓励和表扬,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长处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循序渐进的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改实践中,使课改下的学生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由此引发的行为反应。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本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特级教师李吉林也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围绕我校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研究”的语文研究课题,我上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体现以下了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儿童学语文往往都带着自己的个性,无论成功与否,教师要以鼓励和尊重为主,掌握他们的情感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在这节课,我用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喜洋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用奖励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爱学、乐学的情感。

二、注重品读,以读促情。

在这节课中,我比较注重朗读的训练,先让学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例如描写小女孩看见奶奶时的那些语句,我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体会到了小女孩那种急切、盼望的心情。也让学生通过朗读训练领悟了人物的感情。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播放了一段有关课文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既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感,又能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从而简单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注重情感的体验。

在完成了文本的目标后,我并不是只局限于对文本的品读,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脱离文本,又不能只局限与文本。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认识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自己是那么的幸福!从而又激发了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与人物感情产生了共鸣,从而也轻松地帮助突破了教学难点

古语有云:“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一节课也不例外!在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上一节完美的语文课真的很难!因为语文课真的要顾及很多很多,要做到面面俱到也真的是非常困难!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对课文的品读还是很欠缺,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品读文本!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也没达到要求,可能我自己本身也还没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其中吧。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本身能做到入境生情,并积极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中做到“真情流露!”

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

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以读寄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会细细去品味文章,在这过程中,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之心,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指读、自读、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这一做法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相符合。

(2)想象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后,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教学中我能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但我却忽视了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言面不是和广等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