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雪容融和冰墩墩的故事
2022-03-23 19:25:38 责编:亚萍
文档


最近一段时间,“冰墩墩”、“雪容融”显然成了全民顶流。冰墩墩、雪容融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憨态可掬,雪容融灵动可爱。那么它们是怎么诞生的呢?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冰墩墩”与“雪容融”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 精心打磨的“冰墩墩”

    冰墩墩的总设计师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2018年底,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当时距离冬奥会吉祥物征集截止日期只剩1个月左右时间。来之前,宣讲团表达了他们的顾虑,认为岭南地区冰雪较少见,广州的很多学生可能很少见到冰雪,也许会对冰雪运动缺乏想象力。广州美术学院的一些师生也没有信心。但总设计师曹雪认为,较少见到冰雪甚至没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或许会超过对冰雪司空见惯的人。

    随后,曹雪组建了团队,原本12名成员都是做平面设计的,后来又增加了两名做3D设计的老师。他表示希望吉祥物的设计不仅是静态表现,还能更具动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不到1个月时间,曹雪带领的团队创作了16幅作品,并在截止日期前的最后一天送到了北京。共计5816幅作品被送到了北京冬奥组委,在最后产生的前10名作品中,有3件作品出自该团队。而最终成为吉祥物的“冰墩墩”,是在此后历经7个月修改后确定的。这期间,曹雪团队经常通宵达旦地修改。就这样,一遍遍地修改,不断地完善,共创作了500多个卡通形象,绘制了上万张草图,3D效果图的文件超过100GB。出于绝对保密的原则,团队往返北京逾20次,向奥组委进行展示。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发布仪式结束后,大家抑制不住地激动:曹雪团队设计的“冰墩墩”成了冬奥会吉祥物!这么久以来的艰难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 逐渐完善的“雪容融”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一开始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创意。这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

    在评审时,姜宇帆提交的中国结和红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被确定继续深化修改。但专家们给的意见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

    吉艺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和团队成员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的次数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对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艺设计团队面临的任务除了为灯笼形象加入多样化属性,将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还要将其与奥运结合,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打磨。

    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金巍特意买了个灯笼挂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每天观察,每天琢磨。与此同时,所有团队成员把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上网查询,“恶补”奥运及相关知识,感悟和寻找奥运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点。“这对我们是一个宝贵经验。”金巍说。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 冰雪交融,共赴冬奥

    或许是巧合,最终胜出的这两个方案,一个来自南方的广州美术学院,一个是北方的吉林艺术学院。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高天表示,这种偶然中也存在必然。“这反映了全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情和关注,也体现出冰雪运动不仅在北方地区深受喜爱,南方的民众对此同样也充满期待和热情。更充分说明通过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正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