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孙中山的故事
2022-02-18 15:13:48 责编:小OO
文档


孙中山他是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领导的活动曾遭受多次失败,但他以果敢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斗争,直到胜利。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孙中山的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孙中山相关内容推荐↓↓↓

孙中山的资料简介

孙中山历史知识点总结

孙中山事迹介绍

孙中山励志故事

孙中山的名言名句

孙中山的故事1

伦敦蒙难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失败后,辗转澳门、、日本、檀香山、旧金山、伦敦,在伦敦遭清使馆人员诱捕,幸得恩师康德黎发动援救才得以脱险。

当时的伦敦,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是产生领导当时世界潮流思想的地方。孙中山在这里获得了大约九个月的稳定生活,在这里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就如孙中山自己所述:“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三民主义的定型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实践和发展的过程,是孙中山经过考察檀岛、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社会、历史,结合诊断中国长期落后的症结,吸收转化世界上各种新的思想、学说和政治制度的优点,融会贯通而产生的。就如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古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三民主义实在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学说,顺应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改组为《民报》在东京正式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里首次公开阐述了三民主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东京演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正式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的主张,此后他的一切演讲都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无疑,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学说的最辉煌、最精华的部分。

孙中山的故事2

会见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孙中山的故事3

公私分明 拒亲人求职

孙中山非常重视办事公正,主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和。他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决不谋私利,并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

孙中山的大哥孙眉早年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曾数次捐巨款资助弟弟干,可以说贡献很大,功不可没。当时不少同志们向孙中山建议派孙眉出任广东省都督,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并致函其兄:

“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则众人瞩望,稍失策,怨亦随生……”

孙中山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任人唯亲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孙中山的故事4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孙中山的故事5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第一次喊出来的。10年后,他发表了一篇向美国人民呼吁的文章——《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在文中,他动情地写道:“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近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千头万绪,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张,从近代中国面对的无数矛盾中提纲挈领地抓住了三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并且明确主张要用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振兴中华口号的意义所在。

孙中山为振兴中华事业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孙中山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的问题:

1、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维护国家的和主权;

2、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反清,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出来;

3、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创立合众”。

孙中山的故事最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