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儿退热口服液退烧吗
2023-07-15 09:55:40 责编:小OO
文档


小儿退热口服液退烧吗 效果好吗

【主要成分】大青叶、连翘、金银花、板蓝根、黄芩、栀子、藿香、薄荷、黄连、甘草等。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解表,解毒利咽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喉痹等症。

【用法用量】0~3岁5ml,4~6岁10ml,7~12岁15ml,3~4/d口服,3d为1个疗程。

【药理作用】

1.对外感卫分证家兔模型的治疗作用1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治疗组、双黄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各组建立外感卫分证动物模型。用肺炎双球菌鼻咽部接种造成感染作为致热源。首先取肺炎双球菌干燥菌珠,在电热恒温培养箱内增菌培养,然后制备成菌液。各组动物先鼻腔内滴入1%丁卡因0.2m1,待喷嚏反射消失后.再用吸管按0.4m1/kg体重吸取菌液滴入鼻腔。然后放笼内任其进食、饮水。

一般攻菌8h左右体温开始上升,出现恶寒发热、蜷卧耸毛、少动不食,由正常肛温38.7℃渐升至40℃。发热模型建立后各组开始给药,治疗组经胃管灌入小儿退热口服液。每次1ml/kg,4h时给药1次。双黄连对照组喂饲双黄连口服液。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用法剂量同治疗组。测定指标;体温测定为造模前及造模后给药期间详细记录兔肛温变化,每4~6h时测肛温1次。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是在造模前和给药的第4天各组兔采耳血,按常规法测白细胞计数。组织病理学观察是在给药的第4天处死各组动物,取气管、肺组织置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气管,肺组织学变化。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在处死动物标本中,治疗组支气管黏膜,肺组织轻度充血、炎细胞浸润。双黄连对照组支气管黏膜肺组织明显充血,炎细胞浸润呈灶性分布。空白对照组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泡变实,肺组织灶性出血,有大量凝血块。

2.体外抑菌、杭病毒试验小儿退热口服液原液体外对肺炎双球菌、乙型链球菌、金葡菌、流感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最低抑菌浓度为金葡菌1∶6,乙型链球菌为1∶4,肺炎双球菌为原液。小儿退热口服液在1∶4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8时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腺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上感发热。74例上感发热患儿,按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0~3岁17例,4~6岁20例,7~12岁7例;发热1D27例,2D10例,3D5例,3D以上2例;体温37.5~38℃5例,38.1~39℃22例,39.1℃以上17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9例,病毒感染20例,混合感染1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0~3岁11例,4~6岁12例,7~12岁7例;发热1D6例,2D10例,3D8例,3D以上6例;体温37.5~38℃3例,38.1~39℃15例,39.1℃以上12例;临床诊断细菌感染4例,病毒感染14例,混合感染12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0~3岁5ml,4~6岁10ml,7~12岁15ml,3~4/D口服,3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利巴韦林(静滴),高热时用安乃近滴鼻或口服阿司匹林等综合治疗,药物剂量按体重及年龄不同给药,2D为1个疗程。观察方法,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检查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和胸透等,每日记录主要证候及体温变化。疗效标准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为服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体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证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为服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证候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有效为服药48~72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证候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为不符合以上标准者。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退热疗效,在用药后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治疗组为93.18%,对照组为40%。治疗结果表明,两组对异常升高的WBC、N、NAP积分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