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清热燥湿药白鲜皮的功效介绍 中药白鲜皮功效
2023-07-15 11:08:48 责编:小OO
文档


中药白鲜皮功效

清热药

凡以清热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症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清热药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清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腑实热证,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温毒发斑,痈疮肿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使用清热药时应辨别热证的虚实。

本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者慎用。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主要用治湿热证。本类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亦可用治脏腑火热证及解毒疮痈。本类药物苦寒性大,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伤阴,故用量不宜过大。凡脾胃虚寒,阴虚津亏者当慎用,必要时可与健胃药或养阴药同用。用本类药物治疗脏腑火热证及痈肿疮疡时,可分别配伍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

白鲜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干燥根皮。有羊膻气,味微苦。以皮厚、色灰白、羊膻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

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

2.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本品善于清热燥湿,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用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