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云梯的解释是什么
2023-07-15 04:53:03 责编:小OO
文档


云梯的解释是:云梯yúntī。(1)古代攻城的梯子。亦指现消防救火用的长梯。云梯[yúntī]⒈古代攻城的梯子。亦指现消防救火用的长梯。例为楚造云梯。——《墨子·公输》为我为云梯。英scalingladder。

云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云梯详细内容】

1.古代攻城的工具。2.救火登高时用的长梯。3.比喻成仙之路。4.位于江苏省淮安县东北,当淮水入海处的关口。

二、网友释义

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盘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现代指攀援登高工具的一种,主要做消防和抢险等用途。云梯在园林建筑中属于山石布置的一种。即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楼梯。

三、汉语大词典

(1).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宋史·辅超传》:“超率骁勇十七人升云梯,斫北门楼。”清昭梿《啸亭杂录·云梯》:“文皇帝时,攻取明人城堡,多以云梯制胜。”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围上榆林就两天了,正准备攻城。我们往下走的时光,沿路不是往上运粮的,就是搬云梯的。”(2).传说中仙人登天之路。《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李善注:“云梯,言仙人,因云而上,故曰云梯。”唐王勃《观内怀仙》诗:“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宋杨《浣溪沙·木樨》词:“金粟蒙茸翠叶垂,月宫仙种下天涯。儿曹攀折有云梯。”(3).指高山上的石级或栈道。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清魏源《栈道杂诗》之三:“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叶圣陶《黄山三天》:“出了洞还得爬上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达到文殊院。”(4).喻仕进之路。唐窦巩《送刘禹锡》诗:“十年憔悴武陵溪,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太行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宋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诗:“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改官诗》:“百丈云梯未可阶,寒毡仍问旧生涯。”

四、其他释义

①古代战具。用来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今也称消防用的长梯。②高山上的石级:百丈云梯|身已陟云梯|九霄初倚入云梯。

五、关于云梯的造句

1、儿时那巍峨的高山,如今已经苍老。那曾经让我们登天的云梯,如今已承受不起我们的重量。我们能做的就是沏杯淡茶,烫壶老酒,祝父亲节日快乐!

2、昔有好剑者,闻海上有仙山,不胜心向往之,奈何天有不测风云,绝处欣见青云梯,黄金为栏玉作阶,琼楼玉宇是尽头。

3、令出如山!强悍的荆蛮,像开闸的洪水,甩脱护卫身体的橹盾,手持刀,发出饿狼般的嚎叫,两人一组争抢着搭着云梯开始跃壕。

4、有人天上来,歌成碧落赋。朝起煮白石,空山放青鹿。倦看镜花开,闲捉水月舞。我欲乘风随,难觅云梯处。翩翩少年郎,漫漫知北路。有缘桥下客,无底舟上渡。人事几度欢,黄粱一晌苦。何求长生盘,滴得仙人露。洛水?

5、十多台消防车的消防队员正架着云梯灭火,槽罐车上的明火已被扑灭,车后部多个罐体已被烧黑,“江钻天然气”字样清晰可见。

6、月亮妹妹还挺害羞的:来之前,她先躲在晚霞朝晖后面,瞅见太阳哥哥快回家了,才带上云儿织的纱布,踩着云梯徐徐走来。

六、关于云梯的英语

scaling ladder  ladderman  aerial ladder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云梯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