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大司乐的词语意思
2023-07-15 04:31:08 责编:小OO
文档


大司乐的解释是:《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大司乐[dàsīlè]⒈《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

大司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大司乐详细内容】

⒈《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引《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二、网络解释

大司乐官名,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三、综合释义

《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大司乐[职称。周朝(公元前@@@@@世纪~公元前@@@@@)设有大司乐之职官,隶属于执掌邦礼之春官宗伯之下。负责礼仪、音乐及舞蹈教育事宜;教授贵族子弟六大舞如:《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及《大武》。并率领贵族子弟参加各种典礼、祭祀等活动。教授贵族子弟乐德──中、和、只、庸、孝;乐语──兴、道、讽、诵、言、语。周之后,历代乐舞事宜归太常寺掌管。如汉朝(公元前@@@@@~公元@@@@@)之太常寺设有太乐令,掌管乐舞。北宋(公元@@@@@~@@@@@)时曾设大晟府,有大司乐之职官,主领宫廷乐舞事宜。清朝(@@@@@~@@@@@)设乐部,主管为总理乐部大臣。《周礼.卷二十二》、《汉书》、《宋史》、《清史稿》。  大司乐是周代职官名,为中大夫,隶属于春官宗伯。是乐官的首长,掌管教导大学国子六乐、六舞的工作。可称为「大乐正」,也可省称「乐正」。典出〔周礼〕。〔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声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郑司农〔注〕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又云:「瞽,乐人,乐人所共宗也。或曰:祭于瞽宗,祭于庙中。〔明堂位〕曰:『瞽宗,殷学也。洋官,周学也。』以此观之,祭于学宫中。」郑玄〔注〕云:「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同人立此学之宫。」又云:「道,多才艺者。德,能躬行者。若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是也。死,则以为乐之祖,神而祭之。」又云:「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又云:「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通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答述曰语。」又云:「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殚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大〕,舜乐也;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付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功。」。#####]职称。周朝(公元前@@@@@世纪~公元前@@@@@)设有大司乐之职官,隶属于执掌邦礼之春官宗伯之下。负责礼仪、音乐及舞蹈教育事宜;教授贵族子弟六大舞如:《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及《大武》。并率领贵族子弟参加各种典礼、祭祀等活动。教授贵族子弟乐德──中、和、只、庸、孝;乐语──兴、道、讽、诵、言、语。周之后,历代乐舞事宜归太常寺掌管。如汉朝(公元前@@@@@~公元@@@@@)之太常寺设有太乐令,掌管乐舞。北宋(公元@@@@@~@@@@@)时曾设大晟府,有大司乐之职官,主领宫廷乐舞事宜。清朝(@@@@@~@@@@@)设乐部,主管为总理乐部大臣。《周礼.卷二十二》、《汉书》、《宋史》、《清史稿》。  大司乐是周代职官名,为中大夫,隶属于春官宗伯。是乐官的首长,掌管教导大学国子六乐、六舞的工作。可称为「大乐正」,也可省称「乐正」。典出〔周礼〕。〔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声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郑司农〔注〕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又云:「瞽,乐人,乐人所共宗也。或曰:祭于瞽宗,祭于庙中。〔明堂位〕曰:『瞽宗,殷学也。洋官,周学也。』以此观之,祭于学宫中。」郑玄〔注〕云:「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同人立此学之宫。」又云:「道,多才艺者。德,能躬行者。若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是也。死,则以为乐之祖,神而祭之。」又云:「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又云:「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通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答述曰语。」又云:「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殚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大〕,舜乐也;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付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功。」。

四、汉语大词典

《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五、关于大司乐的词语

见惯司空  司空见惯  文君司马  各司其事  司空眼惯  司马称好  

六、关于大司乐的诗句

遂命大司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大司乐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